

12月25日,我院首例碘放射粒子植入治療腫瘤手術獲得成功,實現了醫院125I粒子治療手術的開門紅,開辟了菏澤市腫瘤治療新途徑。
該手術在夏建勝副院長組織領導下,我院特聘山東省影像研究所微創診療科領軍人才李成利主任到院主持,由核醫學科牽頭,CT室、介入科、胸外科配合手術,醫務科坐鎮應急協調。介入科樊慶勇主任、張華、劉一星醫生全程配合;CT室晁月舉主任親自負責CT操作;胸外科徐庚醫生負責觀察病人及心電監護,負責病人病情變化時隨時處理;核醫學科負責配送125I粒子及手術的其他用品等后勤保障工作,成功完成了首例局麻下肺癌胸壁骨轉移瘤CT引導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手術,填補了我院125I粒子植入手術的空白。
患者男性,67歲,肺癌胸壁骨轉移瘤,面積較大。因患者長期遭受疼痛的折磨,體質、精神較差,且其他治療方案未能達到滿意效果,經胸外科專家就該病例進行縝密的討論,一致認為進行125I粒子直接植入病灶,24小時不間斷發出的γ射線對病灶進行治療,能取得滿意療效。與詳細家屬溝通后,家屬要求盡快為患者手術,遂決定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術。
手術于中午12點半開始,經CT定位引導,避開氣管及重要血管神經,行胸壁骨轉移腫塊穿刺,穿刺針并排平行穿入患者腫塊內部,兩針間隔約1cm,共施9針,共計植入碘125粒子75粒,粒子有效放射覆蓋腫塊。歷時2個小時,術畢,行全肺CT復查,粒子均勻分布于腫塊區域中,未見血氣胸、出血,患者無特殊不適,于2點半安返病房。2016年12月26日,術后第一天下床活動病人無任何不適。
放射性粒子植入腫瘤治療技術,通過直接穿刺植入,可使放射性粒子均勻分布并滯留病灶內,對周圍組織器官近乎零輻射危害性,利用放射性粒子持續發射的γ射線,低劑量的持續性照射,達到高吸收劑量局部持續殺死腫瘤細胞或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以消除、控制腫瘤的發展,達到治療或緩解病情的目的,有利于減輕患者痛苦、提高和改善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為臨床廣大腫瘤患者帶來了福音,也將成為一項極具發展前景的治療手段。該手術的成功在菏澤市腫瘤治療方面具有里程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