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辦幼兒園難進,民辦幼兒園價高”是當下不可忽視的現象。作為非義務教育階段,學前教育依然是教育體系的薄弱環節。公辦幼兒園相對較少、分布不均,民辦幼兒園自然成為其替補力量,甚至在學前教育領域發揮“主力軍”的作用。然而,市場調節下的民辦幼兒園該不該漲價,成為困擾其發展的主要問題,一邊是“民聲呼吁教育惠民”,一邊是“市場調控成本決定價格”,民辦幼兒園和家長陷入兩難。
高質量教育引發高成本
物價和教育部門放開對民辦幼兒園的價格管控,完全由市場決定,無形之間釋放了政府鼓勵社會力量辦學的信號,各家民辦幼兒園通過市場競爭相互促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但因此帶來的問題不能忽視:在沒有財政支持下,高質量的教育勢必引起高成本的投入,“羊毛出在羊身上”,民辦幼兒園高收費在所難免。
“整個社會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迫使民辦幼兒園提升自身實力,不斷增強師資力量、增加新課程,比如這套‘蒙臺梭利’教學方法,一般的幼兒園不開設這項課程。”昨日,在菏澤城區藍天幼兒園內,保育員田春燕向記者介紹這套新增的課程,“這套包括比色板、世界地圖、數字教學等多種益腦游戲的課程,在幼兒園備受歡迎,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十分必要,但新增這樣的課程成本較高,每個班一套至少5000元以上,而且每兩年就要更換。”
在該幼兒園教室的各個角落內,牡丹晚報記者發現,到處布滿了各種書籍、玩具、“文化角”、“視聽角”,內容十分豐富。據該幼兒園園長王慧娟介紹,為了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幼兒園每隔一段時期就新增很多書籍,如 《東方娃娃》、《幼兒時報》、《愛的小腳印》等,平均每個兒童擁有5本書以上。不僅如此,學校還要定時更新教師閱讀的書籍,隨時更新教師的知識儲備。
為此,王慧娟為記者簡單地算了一筆賬,拋開各類書籍、紙張、玩具的更新破損,單單是一年的房租就要十幾萬,幼兒操場、多功能游戲設備等一次性投入又要十幾萬,每月的教職工開資近10萬元,定價1200元的學費,對于整個幼兒園的投入來說,基本上是微盈利。
降低收費標準,要先給民辦幼兒園“減負”
不要讓充滿色彩和趣味的幼兒園成為普通家庭眼中的“奢飾品”,這是教育領域不少人士的心聲,想建設質優價廉的民辦幼兒園,給他們“減負”是前提。
“我經辦民辦幼兒園已經10年了,因為是教育出身,對于這個良心行業我是支持微盈利模式的,但市場化的今天,部分民辦幼兒園在商言商是在所難免的,所以,降低他們的投入成本,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們的收費。”王慧娟建議,“以昂貴的房租為例,不少小區配套的幼兒園便成了盈利的早教中心,甚至是不符合資質的‘黑幼兒園’,取締他們又要考慮大量學生的分流問題,如果將它們無償轉交到教育部門,變成普惠性幼兒園,民辦園會在很大程度上減負。”
牡丹晚報記者采訪了解到,除了各種硬性投入大外,還有很多現實問題擺在眼前,如民辦、公辦幼兒教師待遇不平等,民辦幼師缺少培訓機會;財政專項資金、發展機會等學前教育資源過度向公辦幼兒園傾斜;待遇不公造成民辦幼兒園教師隊伍流失嚴重,學前教育人才缺乏等。
為此,市丹陽路附近一民辦幼兒園園長呼吁,要促使公辦、民辦幼兒教師外出觀摩學習、培訓機會無差別化,爭取做到在職稱評審、表彰獎勵等方面與公辦幼兒園具有同樣條件、同等機會;財政專項資金撥款給予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同等機會和同等標準;小區配套幼兒園發展應是公辦民辦兼備,給有資質的民辦幼兒園同等機會。
加大建設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民聲呼吁降價”和“市場調控價格上升”,看似兩難的問題,卻并非難以解決。至少,當下,在解決途徑上有跡可循。
根據我市出臺的第二個學前教育“三年計劃”,每年新建200所公辦幼兒園,到2017年,全市將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80%以上,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數分別占總數的80%以上。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幼兒園的填充,將極大地縮減這一矛盾。
何謂普惠性幼兒園?據介紹,普惠性幼兒園是一個新概念,是一個公益的、有質量的幼兒園,屬于達到教育部們標準、面向社會招生,且收費將不高于同類公辦幼兒園的收費標準的幼兒園。目前,此類幼兒園正在我市推廣建設。
不少民辦幼兒園負責人對此呼吁,要提高普惠性幼兒園的占比,先加大對民辦幼兒園的各類政策傾斜,落實民辦幼兒園在審批登記、分類定級、評估指導、教師培訓、職稱評聘、教師資格認定、表彰獎勵等方面與公辦幼兒園的同等待遇。牡丹晚報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已經有不少利好政策還是向民辦幼兒園傾斜的,比如培訓學習、表彰獎勵、扶貧支持等。
“開發區教育部門通過鑒定,對我們園內的部分貧困學生進行貧困扶持,解決了他們的學費問題,既減輕了家庭負擔,又避免了學校成本增加,對于這種利好政策,民辦幼兒園盼望愈多越好。”王慧娟高興地說。
除了加大建設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外,也有業內人士建議學習他山之石,借鑒其他省市的做法,比如,通過購買服務、減免租金、派駐公辦教師、培訓教師等方式給民辦幼兒園“減負”,或者由集體或單位辦園,多種力量集合避免營利性民辦幼兒園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