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目前我市絕大部分學校語文學科使用的是“蘇教版”教材。所謂蘇教版是指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中小學教材,簡稱蘇教版教材。目前,蘇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在全國的使用量排第二,近20個省市自治區的至少1000萬小學生在同時使用。據了解,現有的《語文》教材編寫出版仍是 “一綱多本”,2004年新課改后,各地陸續開始編撰更符合當地教學水平和特色的教材,據統計,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版本大概有人教版、語文版、湘教版、長春版、蘇教版、教科版、冀教版、西師大版、滬教版、魯教版、北師大版、浙教版等10余種。
據市教育局基教科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已確定從今年9月起,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將更換中小學《語文》教材。除此之外,小學一年級還將更換新版的 《道德與法治》教材;初中一年級還將更換新版《歷史》和新版《道德與法治》教材,其他年級仍然使用老版《語文》教材。
記者通過書城找到了由教育部編寫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記者發現,新版的《語文》教材改變了以往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的模式,而是先認識漢字,第一篇識字課便是“天、地、人、你、我、他”,對于拼音的學習則推后了。除此之外,部編教材還增加了課外閱讀內容。拿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來說,其中就設置了 “和大人一起讀”,意在和學前教育銜接,引導學生的讀書興趣。小學中高年級幾乎每一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初中則加強了 “名著選讀”,改變以往那種“賞析體”寫法,注重 “一書一法”,每次“名著選讀”課,都引導學生重點學習某一種讀書的方法。
記者發現,《語文》新教材內容方面也有很大的變化,課文也進行了 “大換血”,近40%的課文被換掉,加入很多傳統文化的因素,增加了許多古代兒童學習的小韻文。比如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所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從形式上看,新教材由之前的32K小版變成16K大版,更加圖文并茂,學生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記者采訪了解到,部編《語文》教材更加注重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培養,語文的學習也將會被
放在一個更加重要的位置。部編《語文》教材考慮到目前語文教學普遍存在的讀書少的弊病,增加了很多閱讀空間,力圖讓原有的“教讀”“自讀”加上“課外導讀”,都在課文內給予推薦標注。
據菏澤市第一實驗小學語文教研室主任呂振華介紹,目前老師們還沒有拿到部編教材的《語文》課本,不過已經了解到了一些課本內容。課本中的內容是循序漸進的,體現了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部編教材”就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2012年,教育部重新考慮組織編寫義務教育階段德育、歷史、語文三門課的統編教材。以往教材編制都由出版社來實施,最多也就一兩年。部編教材編寫歷時5年,經過了復雜的程序,包括確定大綱和體例框架、擬定樣張、選文、進入具體編寫等。
據部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介紹,因為是教育部直接領導參與編寫,這套教材的編寫人員可謂實力雄厚,前后從全國調集五六十位專家、學者、作家、教研員、老師和編輯,組成編寫組,實際參與過這套教材咨詢等工作的各個學科領域專家有上百人,教材還先后經過30多輪評審,幾百名特級教師的審讀,以及多個省市幾十所學校的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