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下午,從菏澤城區沿220國道北行,進入黃堽鎮境內,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塊塊芍藥種植基地。有盛開的,有含苞待放的,一朵朵芍藥在微風中擁抱著明媚的陽光,蜜蜂和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在菏澤裕華園牡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芍藥種植基地,五六名女工一字兒排開,正在采摘芍藥。只見她們左手虛扶花蕾,右手用剪刀在花枝上一剪,一枝芍藥便切了下來。令記者疑惑的是,這些女工切花時并沒有選擇花大色艷的芍藥而是選擇含苞待放的。“芍藥鮮切花,要選擇芍藥花蕾成熟但是尚未開放的時候,一旦開放就沒有什么價值了。”菏澤裕華園牡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新元對記者說。
鮮切花又稱切花,指的是將花從活體植株上切取下來,用于制作花籃、花束、花環、花圈、瓶插花、壁花以及胸飾花等花卉裝飾的材料。在現代生活中,玫瑰、康乃馨、月季都是常見的切花。
西方的情人節復活了中國人的浪漫細胞,過情人節,送玫瑰花,已經成為戀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重要方式。其實,情感豐富的華夏先民在《詩經》時代就曾舉辦過自己的情人節——上巳節,也有表達愛意的花朵——芍藥。“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這是《詩經·鄭風·溱洧》中留下的詩句。《溱洧》如同一幅淳美的古代風俗畫,帶我們回到了《詩經》時代那個已經消失于時間叢林中的情人節——上巳節,聽到了芍藥花瓣中間傳出來的愛的聲音。
一枝芍藥從《詩經》中走來,隨時光荏苒,香飄千年。芍藥栽培歷史悠久,花大色艷、嫵媚多姿,故名“嬌客”;她花開春末,猶如春天最后一杯美酒,故名“夢尾春”。“多謝化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芍藥花開時,正當春末夏初,多數春花陸續謝幕,只有芍藥搖曳著動人的豐姿,流溢著鮮麗的色彩,爍爍盛開,婷婷婀娜。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消費的需要,芍藥也走進鮮切花的行列。5月初,正是芍藥成熟、制作鮮切花的好時節。
據了解,芍藥花的花語是情有所鐘、依依惜別、難舍難分,芍藥蘊藏著害羞,寓意著思念,是富貴和美麗的象征。芍藥五顏六色,但主色調是粉紅。站在菏澤裕華園牡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芍藥種植基地,遠遠望去,粉紅色的芍藥如天邊的彩霞,又如相戀中羞澀的少女,浪漫、含蓄的芍藥映紅了逐漸西斜的夕陽。上巳節的習俗和“贈之以芍藥”的情歌,從詩經的吟唱一直沿襲到漢唐明清。古老的中國,芍藥一直是愛情的象征,浪漫的山歌。
從田野到都市,芍藥完成價值升華
離開牡丹區黃堽鎮到菏澤開發區岳程辦事處,從220國道到上海路,一路走來,或成方連片或犄角旮旯,馬路邊、樹叢中,到處都可以看到芍藥的綽約風姿和人們加工芍藥鮮切花的熱鬧場景。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看到,工人們將一枝芍藥從植株上切下,一般保留二三十厘米的枝條,這樣方便制作花籃、花束、花環。切下芍藥只是制作鮮切花的第一步,隨后還要進行分揀、清洗、包裝、冷藏、運輸等多個環節,環環相扣。一枝芍藥從田間地頭走向大邑都市,需要經過多個繁瑣的程序。在這個過程中,芍藥的價值也完成了一次次升華。“這片芍藥名叫‘黑海灑金’,大約可以采摘2萬枝,主要銷往福建,銷售價格約為1.5元/枝。”張新元對記者說。
近年來,隨著菏澤芍藥種植面積的增加和影響力的擴大,銷售市場也在逐漸擴大。“這一個芍藥鮮切花訂單,數量達到100萬枝。”采訪中,張新元不時接到一個個外地經銷商的催貨電話。數量多、時間緊、運輸急,一個個訂單接踵而至,他說最近這段時間每天早晨5點起床、午夜時分才能上床睡覺。作為一個牡丹、芍藥銷售大戶,張新元所從事的芍藥銷售產業頗具 “標本”意義,他說自己每年銷售的芍藥鮮切花達到一百四五十萬枝。
一千萬枝芍藥銷往全國各地
5月3日上午,記者從菏澤市林業局種苗花卉站獲悉,目前我市芍藥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左右,品種達到460個。“一畝地種植芍藥3000棵,小棵一般產芍藥一兩枝、兩三枝,大棵可以產三四枝、四五枝,統算下來一畝地可以產一萬枝芍藥鮮切花。”菏澤市林業局種苗花卉站站長劉天裕告訴記者,菏澤每年出產的芍藥鮮切花至少可以達到1000萬枝。
芍藥是文化人的寵兒。“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少游在《春日其二》中是這樣描繪芍藥的:“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這首詩寫雨后春景,“有情”、“無力”前后相對,再以“含春淚”、“臥曉枝”擬人具象化,形成一種特有的藝術張力,使人由春花易折聯想到美人遲暮,內心油然產生憐香惜玉之感,詩人對芍藥特別的關愛之情全然表達出來。唐代的韓愈寫有:“浩態狂香昔未逢,紅燈爍爍綠盤龍。覺來獨對情驚恐,身在仙宮第九重。”可見韓愈曾沉醉于芍藥的千嬌百媚中。
人類社會科技日新月異,惟有愛情還古老如初。我國是芍藥的品種資源大國,而美國、法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是芍藥鮮切花的消費大國。采訪中,記者獲悉,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花卉拍賣市場上,近幾年來芍藥切花的銷量增長幅度已趕超月季、百合等傳統切花。全世界至少有50個國家正在研發芍藥觀賞新品種和商品化生產技術。不只國外對芍藥鮮切花的需求逐年加大,國內的零散需求也一直存在,并有極大拓展空間。傳統名花走向國際市場成為必然趨勢。
我國歷史上有 “重牡丹,輕芍藥”的傳統,牡丹的后來居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限制了芍藥的商品化發展。芍藥的自然花期一般在5月份前后,單株花期一周左右,花期短且過于集中。這個自然因素一直是制約芍藥鮮切花生產的瓶頸問題。不能周年化生產,芍藥鮮切花產業化就難以實現。另外我市芍藥3萬畝左右的種植面積,與48.6萬畝的牡丹種植面積相比,還處于“小打小鬧”的階段。
因花開5月,綻放在收獲愛情的季節,芍藥還獲得一個很美的稱號——“五月花神”。如果在即將來臨的七夕節,人們手捧芍藥鮮花相送愛人,將是怎樣的一種浪漫?讓我們期待,菏澤芍藥鮮切花產業化早日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