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 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民生優先不動搖,緊緊圍繞提高居民幸福指數,建設幸福菏澤的奮斗目標,舉全市之力,繪出一幅實實在在的“民生畫卷”。
在政府年初承諾的10件民生實事中,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市按照“保基本、兜網底、全覆蓋、均衡化”的要求,以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抓手,加快構建與經濟轉型相適應、與城市定位相匹配、與群眾期盼相吻合的教育體系。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累計完成投資17.36億元,項目實施覆蓋學校2005所。截至目前,全市校園校舍建設共開工項目1934個,開工面積158萬平方米;室外運動場開工面積230萬平方米。
“我無兒無女,孤身一人,政府把我接到了寬敞明亮的敬老院,我這老頭子這是享了福了。”記者在高新區呂陵鎮敬老院75歲五保戶馮尚軍的房間里看到,二十幾平方的房間里放置著兩張單人床,床上的被褥整整齊齊,柜子里放著剛剛發的棉衣服。據了解,呂陵鎮中心敬老院是一所標準化公辦養老機構,占地14畝,建筑面積3700平方米,共有118個房間,設有148個床位。配有娛樂室、衛生室、洗澡間、餐廳、衛生間等基礎設施,目前已入駐五保老人53位。這樣的敬老院遍布全市各鄉鎮。
圍繞不斷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我市堅持政府引領、社會主辦、市場運作,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創新體制機制,激發社會活力,大力推動養老事業發展。截至目前,我市國辦、民辦合計共有養老床位38618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27張,在建和主體已完成養老機構35處,床位15336張,預計到2016年投入使用的養老床位數每千名老人達到37張。
“為政之道,在于安民。”我市將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盯緊百姓所需、所想、所盼,與民生息息相關的事做了一件又一件。
“5—10分鐘內即可得出食材檢測結果并即時上傳至在線檢測平臺,監管部門和學生家長都可在網上查看結果,若菜品不合格,第一時間退回。”菏澤一中實驗中學后勤服務中心主任張永強告訴記者。據了解,為保障在校師生就餐安全,我市以互聯網+的模式,在全市68所千人以上學校食堂建立食品網絡檢驗檢測室,方便快捷地檢驗檢測食品原料和餐具,檢測結果學校師生、學生家長、各校之間共享。
家住南華康城的陶文山大爺說:“現在公交車越來越方便了,出門幾分鐘一輛,我們老年人坐車還免費,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今年,我市新增加100新能源公交車和200輛純電動公交車,公交總數已達到716輛,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一個個鏡頭,一組組數據,顯示了市委、市政府確保全市人民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決心。民生投入轉化成了城里的一個個公園,鄉下的一條條公路,農民手中的一項項補貼,也轉化成為群眾臉上燦爛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