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濱河辦事處戚莊行政村,提起“養殖能手”聶蘭瑞,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位其貌不揚的鄉下漢子,憑著一股韌勁兒和永不言棄的精神,利用村里荒廢的水坑,在養殖上取得了令人驚艷的成就。
據戚莊行政村的村干部介紹,如今被聶蘭瑞搞得熱火朝天的養殖場,曾經只是一片荒廢很久的空地。之前在村莊附近修建高速公路時,因為在這片空地上挖的泥土,所以就留下了近10畝地大小的泥坑。聶蘭瑞就是在這片荒土上,建起自然魚塘6000余平方米,養殖泥鰍、胖頭魚、草魚、白蓮等魚類,池內養鵝1200只,并在魚塘邊建起1200余平方米的鵝養殖塑料棚,進行鵝、魚立體養殖獲得雙贏。
當問起他如何掌握立體養殖這種養殖技術,聶蘭瑞說:“前幾年,我跟大家一樣,單純的養鵝,雖說是蛋鵝,每季能賣點鵝蛋,但收入并不明顯,還沒出去打工賺的多。前年,俺兒去南方,要不說南方人有錢呢,人家南方人養鵝就是這種方式,鵝跟魚一塊兒養,鵝糞還能成為各種魚類的飼料,人家的收入比咱多多了。”
說干就干,聶蘭瑞在春季購進鵝苗1200只,育雛20天,然后轉移到棚內飼養10天,1個月后放在魚塘戲水飼養。魚鵝立體養殖,有效利用了水體空間,池塘中水藻、水草等水中生物可供鵝食,另外,鵝為食草性禽類,鵝糞內營養物質殘留多,是雜食性魚類的餌料,也是池塘浮游生物的優質肥料。鵝糞的肥效較人畜糞高,鵝糞散入池塘,經微生物分解供魚進食,對魚增產效果大,據計算每養一只鵝增產魚5kg,不僅可節省飼料,而且也降低了養殖成本,除去成本后,所獲利潤大大超過水面單養魚類的收入。眼下,魚兒肥、鵝兒壯,讓聶蘭瑞打心眼兒里高興。
魚鵝同養,讓聶蘭瑞初步獲得成功,也使他更加堅定了信心。明年,聶蘭瑞將繼續擴大飼養規模,把魚鵝共養當作一個產業,做強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