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牡丹晚報就菏澤城區道路灑水作業問題作了連續報道,市民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對此,市城市管理局高度重視,于1月4日召集相關各方舉行會議,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改進措施,如春、夏、秋季早晨灑水在7:00前完成,下午灑水在15:00后進行;冬季氣溫偏低時取消早晨灑水作業,上午9:00后、下午14:30后開始灑水,并根據天氣狀況適當減少灑水次數,0℃以下不得灑水;盡量避開行人、車流高峰。
城區灑水車47輛,灑水面積635余萬平方米
記者昨日了解到,為全面提高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各級環境衛生部門的職能作用,2016年初,市城市管理局實施工作重心下移,轉變原有工作方式,把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工作指導、監督和考核作為主要職責的同時,將原有的機械化作業車輛全部移交至牡丹區、菏澤開發區、菏澤高新區“三區”環衛部門管理,機械化保潔作業交由三區自行實施操作。
據統計,目前,“三區”共有灑水車47輛,灑水面積共計約635.2萬平方米。其中,牡丹區擁有20輛,灑水面積196萬平方米;菏澤開發區擁有17輛,灑水面積343.3萬平方米;菏澤高新區擁有10輛,灑水面積95.9萬平方米,作業進展情況良好。
由于菏澤城區大部分道路為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道路,規劃紅線較窄,交通擁堵現象時常發生,進而導致日常灑水作業出現諸多難題。
作業不夠規范,不及時根據路面實際情況灑水
城市道路灑水可增濕降塵、凈化空氣、降低夏季路面溫度、改善冬季霧霾影響、改善城市環境衛生質量。此次灑水工作會議,專門指出了市民反映的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
市民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是灑水作業不夠科學規范,具體有:不按規定時間灑水;不及時根據路面實際情況調整灑水寬度;部分路段灑水前路面塵土清掃不徹底,灑水量過大,導致灑水后路面泥濘;冬季氣溫偏低時依然灑水作業,導致路面結冰,影響行人安全;未合理使用作業警報或警示音樂。個別駕駛員責任心不強,車速過快,灑水行為粗獷,不注意避讓行人。
上下班高峰期,灑水車一般不再上路灑水
牡丹晚報記者從會議上獲悉,針對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市城市管理局將嚴格按規定時間實施灑水作業。春、夏、秋季早晨灑水在7:00前完成,下午灑水在15:00后進行,夏季氣溫達到35℃以上應適當增加灑水次數;冬季氣溫偏低時取消早晨灑水作業,上午9:00后、下午14:30后開始灑水,并根據天氣狀況適當減少灑水次數,0℃以下不得灑水;盡量避開行人、車流高峰,確保交通安全。積極配合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按照市大氣污染防治指揮部指令規范作業。
無慢車道道路及車流量大、人員密集、政府機關單位、學校附近的路段提前30分鐘完成灑水作業;重點路段、泥土較多路段,采取人工、機械聯合作業的模式,待路面達到基本干凈、無浮土后再進行灑水作業;路幅較窄的道路,利用車輛前置沖洗裝置實施保濕除塵,路幅較寬的道路,利用車輛后置對槍裝置實施噴灑。
無慢車道道路實施灑水,調小水量和力度,灑至路沿石邊緣,確保無漏灑、無過灑、無污染、無積水、無垃圾。灑水警示音量不超過60分貝,確保警示音量既達到提示效果,又避免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