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市民政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分別從就民生保障、養老服務、社會事務等方面提出要求,樹立“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基本理念,圍繞“管理、規范、提升、創新”具體要求,著力實施“六年”活動,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兜住民生底線,讓群眾獲得更多幸福感。
關鍵詞:民生保障
農村低保年標準提至3600元
今年將加強扶貧標準銜接,年內農村低保年保障標準提高到3600元,月補差提高到180元,確保達到省定扶貧線以上;城市低保月保障標準提高到420元,月補差提高到255元;農村特困供養人員集中供養標準提高到5000元,機構運轉經費提高到1500元,分散供養人員年供養標準提高3700元。
開展低保專項治理行動。針對損害群眾利益“蒼蠅式”腐敗問題,加大“陽光低保”實施力度,組織所有鄉鎮摸清低保對象家庭收入、家庭財產及生活狀況,推進低保補差發放,嚴格審核審批程序,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應退盡退、補差合理,堅決杜絕和糾正“人情保”“關系保”“錯保”“漏保”及弄虛作假等違紀違規現象。
全面落實低保、特困供養“一本通”發放,完善低保、農村特困人員供養信息系統,及時更新低保、農村特困人員數據庫,完成與財政部門一本通系統對接,實現低保、農村特困人員信息系統與“一本通”系統自動傳輸、互通共享。6月底前,實現低保、農村特困人員資金“一本通”系統發放。建立健全低保、特困供養對象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系統,實現低保對象、特困供養對象在就醫地實行醫療救助費用“一站式”結算。
推進敬老院公建民營、公辦民助改革試點,探索敬老院多樣化管理改革。完善政府購買服務辦法,引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不斷拓展特困供養多樣化服務。充分利用“互聯網+”,推進建立敬老院監控系統,加強敬老院飲食、衛生、醫療、安全等服務質量監管,全力提升敬老院服務水平。
關鍵詞:養老服務
新增養老床位5000張
以《菏澤市養老服務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為抓手,加快推動政策落地、工作落實,統籌推進全市養老服務業規模擴張、效益提升。全市年內新建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30處,農村幸福院266處;新增養老床位5000張,其中護理型床位2000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36張。
加快推進養老服務規劃編制工作,年內市、縣兩級全部出臺《菏澤市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專項規劃》,爭取出臺《菏澤市“十三五”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制定下發《菏澤市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確保2020年底全市80%以上的公辦養老機構實現公建民營或轉制為企業、社會服務機構。
實施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標準化管理,各縣區選擇1-2處試點,樹立示范樣板,總結經驗模式,全面帶動提升;推動日間照料設施逐步由專業機構托管,實現連鎖化、集團化發展;推動農村幸福院規范化管理,整合資源,與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綁在一起建、一起管理運營,特別是對符合建設標準、管理運營較好的農村社區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按照城市日間照料設施轉型發展獎補項目的標準給予資金補助,不斷提高養老機構運營水平。
加快“互聯網+養老”信息平臺建設,本著分類分步實施的原則,確保管理平臺、服務平臺和信息網成熟一個、應用一個,12月底前省、市、縣三級基本完成“兩臺一網”部署應用,形成養老管理、服務、宣傳一體化、一張網。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年內培訓養老護理員和養老服務管理人員550人,老年人及失能老年人家庭護理員10000名。
關鍵詞:社會事務管理
將建公墓數據庫
推進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確保100%的縣區完成地名普查成果驗收工作。認真做好地名標準化工作,推進地名文化保護、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和地名普查信息補充整改。指導縣區做好普查成果轉化,強化地名文化內涵的挖掘考證,推進全市標準地名圖錄典志的編撰。
抓住全市推進移風易俗機遇,鞏固紅白理事會建設成果,狠抓殯葬管理改革,落實惠民殯葬政策,完善生態殯葬獎補政策,力爭年底火化率達到95%。建立完善紅白理事會制度,形成良好移風易俗氛圍。依托公墓管理信息系統,開展公墓摸底排查,建立公墓數據庫。開展“殯葬服務月”活動,做好清明節安全文明祭掃工作。
加快建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體系,扎實開展 “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實施“明天計劃”和低保家庭先心病兒童免費手術項目,做好孤兒等困境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加強兒童福利機構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推動兒童福利機構轉型升級。
鞏固婚姻登記機關3A級復核成果,開展結婚登記頒證服務和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做好婚姻登記員的資格證審核;提高收養登記管理服務水平,推進第三方收養評估和打拐解救兒童收養工作;確保婚姻登記合格率、收養登記合格率達到100%。加強救助管理機構規范化建設,啟用救助管理信息系統,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開展“夏季送清涼”“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活動,不斷提高救助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