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武縣永昌辦事處劉橋行政村邦盛現代城小區業主祝先生撥打牡丹晚報新聞熱線反映,他是該小區的回遷戶,2015年12月份交房時,他發現自己回遷的門面房內多出了一個厚度約50公分、寬約一米的地下室通風道,與規劃圖紙不符,雖多次與開發商協商,至今沒有解決,希望本報記者幫助協調處理。
門面房內多出一堵墻,原來是地下通風道
為了解祝先生反映的問題,4月2日,牡丹晚報記者趕赴祝先生的回遷門市內查看。在該商鋪后門的一側,發現了一個厚度約50公分、寬度約一米突出的墻體。
祝先生介紹,2013年開發商征收他們的地皮建設小區,按照合同約定,祝先生的每畝地可以更換到35平方的門面房,而超出的面積可以按照2870元的價格予以補款。祝先生說,按照當時的優惠價格,他在補交了183425元之后,可以得到一間102.8平方的門面房。
2015年12月29日,祝先生接到了交房通知,可是,建好的門面房卻與規劃圖紙存在不同之處。“規劃圖紙上并沒有這堵墻。”祝先生說的這堵墻,其實就是地下通風口,由于這個通風口的存在,門面房的面積也由102.8平方米減少到了97.74平方米,這讓祝先生難以接受。
“當初我選房時,設計圖紙上并沒有標明房子內會有通風道。”為了證明建好的門面房與設計圖紙不符,祝先生給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出示了簽訂協議之前、開發商提供的一張設計圖紙。祝先生認為,如果當初開發商明確告知門面房內留有地下通風道,他可以選擇其他房屋,但是,他們直到交房也沒有對這一問題進行交代。
祝先生說,該小區內與其戶型相同的共有6戶,其余4戶都不存在這一問題,大家都在交房后及時進行了裝修,如今,門面房也順利租賃。但是,由于祝先生遲遲未與開發商達成一致協議,導致一年多以來,自己的門面房一直處于閑置狀態,既不能裝修,更不能租賃,損害到了他的個人利益。
開發科:開發企業自主拆遷安置,建議業主直接與開發商進行協商
作為主管部門,成武縣住建局開發科對此是否了解呢?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聯系了相關工作人員。
“地下通風道不是針對一戶,而是整個地下室。”該工作人員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如果地下室沒有地下通風道,會影響通風,但是,地下通風道分到哪一戶是不確定的,在選房子的時候業主可以查看。
該工作人員表示,業主手中持有的設計圖紙只是戶型圖紙,不是全樓層的圖紙,而通風道的設計只能從地下室的設計圖紙上顯示出來,但是,一般人并不能完全看懂。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采訪得知,祝先生反映的小區為開發企業自主拆遷安置,政府并沒有參與。所以,該工作人員建議祝先生就這一問題直接與開發商協商。
開發商:可以將通風道面積去除或者進行退房解決
隨后,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又聯系了邦盛現代城小區開發商負責人。
“當初為了推進工作,我們為回遷戶提供了平面圖紙讓他們選房子,而建設房屋是按照結構圖紙進行的。”該負責人表示,結構圖紙是后來才設計出來的,但圖紙上的地下室通風道是結構圖紙上原本就存在的,并不是開發商擅自更改的。
該負責人表示,如果不建設地下室通風口,屬于設備不完善,也存在一定的消防安全隱患。
針對祝先生反映的問題,該負責人稱,他們也多次與祝先生商討,可以去除通風道占據的面積;未售出的門面房面積普遍較大,如果祝先生想更換,必須按照現在的市場 價 格——每 平 方 米7000余元補交差價,如果雙方達不成一致意見,祝先生可以選擇退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