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馮 鍇) 昨日,市交警支隊市區大隊針對菏澤城區電動三輪車、電動轎車等車輛違停行為再次開展專項治理行動。與前段時間拖離的措施不同的是,這次行動中對違停車輛直接上鎖,車主接受處理后才開鎖放行。
昨日15時許,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來到市和平路與中華路交叉口。經過前段時間的治理,和平路兩側電動三輪、電動轎車違停現象明顯好轉很多,但仍有個別車輛無視禁停標志,直接停在了路邊。對于這些車輛,執勤交警使用了新“武器”——車輪鎖。記者注意到,車鎖上印有“有破胎裝置,勿動”的警示語和交警部門的聯系電話。在執勤交警的指引下,記者看到車輪鎖對著輪胎的位置,有兩個尖銳器具,被鎖車輛如果強行啟動,輪胎將被扎破。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車主其實知道路面上禁止停車,但為了自己方便,還是隨意停放。昨日16時20分許,記者跟隨執勤交警在市中華路、府東街、曹州路巡邏一圈再次回到和平路銀座商城附近時,見一輛電轎停在另一輛之前被上鎖的電動三輪車旁邊,這輛電轎隨后也被上了鎖。
這次行動期間,還有一些違停車輛車主看到執勤交警鎖車,才意識到自己圖一時方便招來了不小的麻煩,立即趕到現場認錯。
市交警支隊副支隊長、市區大隊大隊長張俊福介紹,機動車違停,交警部門可采取抓拍、貼條等方式處罰,對車主具有不小的震懾力,而無法上牌的電動三輪、電動轎車是“執法盲區”。前段時間,交警部門采取了拖離的方式治理,但拖車耗費時間較長,一輛拖車一次頂多能拖離三輛電轎,效率并不高。為此,市區交警大隊購置了300把車輪鎖,專門針對違停的電動三輪、電動轎車進行治理,每輛車僅需幾分鐘即可處理完畢,效率提高了數倍。根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這些被鎖車輛車主接受10元罰款的處罰后,車輛才會被放行。目前,市區交警大隊已將這些車輪鎖發放至各中隊,各中隊每天都會在各自轄區對違停車輛進行治理。
針對昨天的這次行動,本報全媒體平臺進行了現場直播,1個小時時間就吸引了3萬余名網友在線觀看,而在直播結束后,仍然吸引了眾多網友觀看回放。截至21時30分,播放量已近17萬次,點贊數23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