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一周有余的搶救蒜薹行動,終于在蒜薹漸漸纖維化發硬后宣告終結。面對蒜田內大量未被采摘的蒜薹,為不影響將于20余天后成熟的蒜頭生長,蒜農們紛紛采取機械式粗暴剪除“蒜薹冒”的方式,減損保收。
瘋狂“剃頭”實屬無奈之舉
“嗡嗡....。.嗡嗡....。.”5月9日,牡丹晚報記者來到巨野縣大謝集鎮侯莊村外大蒜種植集中區域時觀察到,前幾日還人聲鼎沸的蒜地里,此時卻不時傳出一陣陣機器的轟鳴聲。
“蒜薹已經老得不能吃了,提出來也沒什么意義;如果置之不理,又將對大蒜生長產生嚴重影響;再加上人手嚴重不足,現在只能用打草機快速將蒜薹頂端的‘蒜薹冒’剪掉,盡量減少損失。畢竟是自己辛辛苦苦種植出來的,用機器打掉,看著就心疼啊!”該村蒜農侯宏斌無奈地告訴記者。
隨后,記者又相繼走訪了巨野縣大謝集鎮、陶廟鎮部分大蒜種植較為集中的蒜區,發現雖然仍有部分蒜薹沒能及時完成采摘,但絕大多數蒜農已開始采取用剪刀剪、手拽、打草機割等相對“粗暴”的方式使蒜薹停止生長,以保證植株對地下大蒜的供養。
據了解,相似場景在成武縣大田集鎮、白浮圖鎮,牡丹區王浩屯鎮、何樓鎮等大蒜種植區也在上演。
對此,市牡丹區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陳永發告訴記者一個秘訣,希望通過本報告知蒜農:“我家里曾種過多年大蒜,也有蒜薹不能及時采摘的時候,不過只要將蒜薹冒剪掉,就既能保證大蒜的正常生長,又能讓蒜薹在植株內始終保持清脆爽口,即使將來挖出大蒜,被剪了冒的蒜薹依舊能吃能賣。”
部分新蒜上市2.5元,老蒜彌堅“6元線”
相對蒜田里的“水深火熱”,市區農貿市場上的蒜薹價格卻從前幾日的每斤0.6元、0.8元上漲到每斤1元左右。
“新鮮蒜薹即將下市,市面上再賣就是冷庫蒜薹了。隨著冷藏成本增加,蒜薹價格上漲也在意料之中。畢竟,冷庫蒜商對價格的可控性較強。而且估計后期蒜薹的價格還會繼續回溫,但應該不會超過去年同期的價格,因為今年的儲備量要比去年多太多了。”巨野縣董官屯鎮新世紀冷庫承包人孫凱告訴記者。
當日11時許,在菏澤丹陽農貿市場,來自牡丹區何樓鎮雷莊村的蒜農雷雨梅正在向市民兜售新鮮大蒜:“兩塊五一斤,剛剛挖出來的新大蒜,吃著絕對爽口。”
采訪中,雷雨梅告訴記者:“今年,我家種了10畝大蒜,現在地里的蒜薹已被剪掉扔了。考慮到等鮮蒜大量上市價格肯定不會理想,我就提前挖出來一些,趁價格還行趕緊賣掉。其實我們心里也沒底,不知道現在賣合不合適,但被蒜薹價格鬧得實在不敢抱太大希望了。”
隨后,記者在市區其它幾個人流量較大的農貿市場也看到了售賣鮮大蒜的蒜農,他們選擇提前售賣的原因與雷雨梅相似。
相較被出于無奈的蒜農提前挖出售賣的鮮大蒜,從去年冷藏至今的老蒜卻一直堅守著每斤6元的底線。
“別看老蒜還是很貴,一頭差不多1元錢了,市民買蒜,大多還會選擇老蒜,畢竟老蒜的辛辣夠味是新蒜無法替代的。但隨著今年新蒜的即將大量上市,老蒜也面臨著部分市場沖擊,所以價格也從上個月初的每斤9元降了近三分之一。”和平便民農貿市場菜商柳文洪向記者分析道。
行情預測不容樂觀,資深蒜商支招規避風險
對于蒜農最為關心的新蒜上市價格,記者采訪了多位蒜農、冷庫負責人及農業局相關專家,他們均表示,今年新蒜收購價格會比去年大大縮水。孫凱也表示:“去年的新蒜收購均價在每斤2.8元左右,估計今年的價格不會突破2元大關,再精準點可就無法預測了。”
作為自己大面積種植大蒜的冷庫承保商,孫凱還表示,縱觀近十多年來“蒜經濟”的起伏史,蒜農作為最底層的一環,是最直接關系到大蒜豐收情況也最辛苦的勞動者。但同時,在整個“蒜經濟”的大環中他們也是最薄弱的一環,一是防范、規避風險的意識較弱,或抱有很大的僥幸心理;二是始終沒能在全市形成一個有政府身影的類似“大蒜協會”的有力組織,來“對抗”掌握著整個“蒜經濟”大權的大蒜商的“剝削”。
孫凱建議:“比如說,杭州蒜薹4元一斤,咱們這邊的蒜農就不能組織起來拉過去銷往外地嗎?但我看到的是絕大多數蒜農會將蒜薹、大蒜送往本地冷庫或者金鄉進行售賣。同時我市的大蒜深加工產業也有待很大程度的品牌、戰略提升。不管是大蒜,還是其他農作物、經濟作物,看天吃飯、依商種植均不是長久之計,只有自身抱團取暖強大起來,才能有效抵抗市場風險、人為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