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抬頭望去,是明媚的“菏澤藍”。
蒼樹吐翠,碧水泛波——放眼四顧,是怡人的“生態綠”。
滿目碧綠一城藍,這般顏色如在畫中。
在中國共產黨山東省菏澤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市委書記孫愛軍指出:“生態環境是生存之本、發展之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努力讓菏澤藍天常在、碧水長流、空氣常新、美麗與發展同行。”
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黨的十八大以來,菏澤市自覺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毫不放松地狠抓環境保護工作,持續增加環保投入,不斷加大治理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生態文明建設步伐更加堅實有力。
齊抓共管構建環保大格局
2016年12月1日,《菏澤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正式實施。作為菏澤市享有立法權后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規,該條例的出臺,讓保護“菏澤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生態文明建設是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是一項全面而系統的工程。《菏澤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正式實施,正是菏澤市從法律和制度層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例證。
黨的十八大以來,菏澤市認真貫徹中央和省關于環境保護的重大決策部署,全力抓好環保法律法規及重要規劃、計劃、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實。2013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關于生態菏澤建設的決定》《菏澤市落實實施意見》等26個規范性文件。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環保工作親自部署,多次調研、督導環保工作。今年3月7日,全市環保工作會議召開,孫愛軍在關于全市環保工作的批示中指出,要像保護眼睛、對待生命一樣珍惜生態環境,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滴水穿石的韌勁,打好生態建設持久戰。6月28日深夜,市委副書記、市長解維俊深入到部分縣區,夜查水污染防治工作。他強調,加強水污染防治事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圍繞環保突出問題,要采取定期與隨機、明查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確保水污染防治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為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市委書記和市長任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指揮部指揮長,20個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和各縣區黨政一把手為成員;為切實解決當前環境保護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菏澤市還成立了市環境保護突出問題綜合整治攻堅工作指揮部……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菏澤市切實落實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形成了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保工作大格局,凝聚起了強大的攻堅合力。”市環保局局長張善甲說。
突出重點探索特色路徑
天藍了,水清了,景美了——這是菏澤人對生態環境變化的真切感受。
這些直觀的體驗,也客觀地體現在了看似枯燥的數字里:2013至2016年,菏澤市三條主要出境河流斷面COD、氨氮基本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空氣質量達標天數由2013年的75天增加到2016年的170天,藍天白云天數由94天增加到224天。2014至2016年,菏澤市共獲得省空氣質量生態補償資金4352萬元,居全省第5位。
成績的取得,來自扎實的工作。
今年3月17日,市巡查組工作人員來到市區一項目建設現場,發現車輛出入工地未清洗、現場灑水不及時、局部裸露土方、建筑垃圾未覆蓋等問題,針對現場發現的問題,現場取證并責令施工方立即整改,該建筑工地被罰款5萬元。僅當日,工作人員就共抽查了市區5家建筑工地,5家建筑工地均存在治理不達標問題,全部進行了處罰,共計罰款35萬元。
黑臭水體治理事關群眾生活環境質量,既是環保工程,更是民心工程。
日前,高新區萬福辦事處黨委副書記陳廣峰有了一個新職位——小黑河和句陽路邊溝“溝長”,負責小黑河和句陽路邊溝黑臭水體的治理和管護工作。
建立“溝長”制度,是高新區嚴格落實河長制,根據轄區實際情況,將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落實到具體責任人的一個積極探索。
工作開展以來,陳廣峰帶領工作人員,通過現場實地查看,分析小黑河和句陽路邊溝的黑臭水體形成原因,結合施工隊伍提出了“控源截污、內源治理、長效管理”的整治方案。
“為了防止流動市場賣菜商販往河溝內隨意拋撒菜葉等垃圾,我們還在句陽路邊溝河岸上配置了容量240升的垃圾桶20個,并加強日常監督,有效地杜絕了往河溝內隨意拋撒菜葉等垃圾的現象。”陳廣峰告訴記者。
這是菏澤市堅持把大氣和水污染防治作為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嚴格落實責任,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菏澤市堅持“降塵、減煤、治氣、增綠”并舉,先后購置機械保潔車105輛,為109家瀝青拌合站、水泥攪拌站和796家煤廠、渣場、料堆鋪設了防風抑塵網,取締了7993家燃煤小鍋爐,淘汰黃標車4.7萬輛,投放公共自行車4000輛,1615輛出租車全部使用清潔能源。水污染防治方面,菏澤市對轄區內52條主要河流全面實施“河長”制;投資15.5億元,新建、改建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13處,對原有11座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新建投運污水處理廠12座,日處理污水能力由30萬噸提高到70萬噸。
加強執法筑牢環保紅線
近日,在山東方明化工有限公司的控制室內,工人正在檢測生產流程。經過一個多月的檢修、技改、維護,經專家組評審,山東方明化工已具備重新開工生產條件,重新啟動運營。
“為確保裝置安、穩、長、滿、優的運行要求,公司根據集團公司統一部署,從六月初進行停產檢修。此次檢修,共檢修項2015項,環保能否達標,是一個重要的指標。”方明化工副總經理宋松說。
山東方明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供熱、化工、新材料于一體的跨行業企業集團。隨著安全、環保、新舊動能轉換等一系列新政策、新標準的推行實施,技術升級、安全排查、設備維修已成為企業慣例和自覺行動。這次企業共投入技改資金74.4萬元,預計年新增效益380多萬元。
由被動落實,到主動將環保放在心上,納入企業發展的戰略,已成為像山東方明化工有限公司等大多數菏澤企業的一個漸變。這種漸變,來源于菏澤市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及時查處突出問題。
全市各級環保部門嚴格環保執法,督促有關單位、企業自查自糾,及時發現和糾正環境突出問題。2016年,菏澤市共發現取締小制革等“土小”企業21家,2017年取締整改“散亂污”企業4313家。從嚴查處違法排污行為,菏澤市還積極建立環保與公安機關聯合執法和案件會商機制,充分利用按日計罰、查封扣押、停業關閉等強制措施,確保每一起環境違法案件都及時查處到位。2013年以來,共立查環境違法案件2085件,罰款6034萬元,行政拘留289人次,產生了很大震懾效應。
如今的曹州大地,好似一幅幅美麗的生態畫卷。這畫卷,勾勒出菏澤未來生態文明建設和體制改革的清晰路徑,更展示著全市人民群眾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