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謝麗)“在單縣旅游,不僅能游覽浮龍湖和生態公園,深入學習善文化和紅色文化,還能賞花、吃農家樂,體驗鄉村游。”近日,來單縣旅游的深圳游客高興地對記者說。讓客人“留下來、有玩頭、體驗到文旅融合帶來的新氣象”,這是該縣整合文化旅游產業資源,加快文化旅游融合步伐、促進文化旅游業升級發展以來出現的新景象。
單縣不斷促進優秀傳統文化與地域文化的有機結合,將之內化為核心文化品牌——善文化。以“善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做為文化建設的切入點,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善文化”發掘、整理工作;開展了面向全國、覆蓋八省十七市的善文化主題征文活動,編寫了《中國善文化(單縣)研討會征文集》、《古今單縣善人善事》等善文化系列叢書,作為一筆 “善文化”建設的精神財富永久保存;創辦了曹店善文化培訓基地、府前商貿城善文化培訓基地和舜師步行街善文化傳播基地;連續舉辦了“十大善人、十大孝星” 表彰等一批意義重大、形式新穎的活動,舉辦了多期孝悌示范村培訓班,培訓學員11000余名;舉辦善文化高層論壇60余期;策劃了首期善文化感恩教育夏令營暑期班和五一、十一傳統文化集體婚禮,人民網、新華網等各大媒體進行了及時跟蹤報道,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反響;指導成立了單縣志愿者聯合會,志愿者達20000余人,為善文化系列活動開展打造了新載體。傳統文化在單縣叫得響,“向善、行善、學善、揚善”的傳統美德在單縣不斷發揚光大。
該縣立足生態資源和地域特色,做好文化旅游產業的科學總體規劃,以“高點定位、科學規劃、突出特色、連點成域”的理念為引領,站在更高層次上定位、發展文化旅游業,放到更寬領域里提升文化旅游產業。牢固樹立生態旅游的理念,先后聘請同濟大學、泰山旅游規劃設計院等專家,就單縣旅游業的資源優勢、發展前景、途徑和存在不足等方面進行詳細剖析、提供建議,緊緊圍繞留住傳統文化、地域特色、記住鄉愁,做好建設、保護和開發文章。對浮崗鎮、終興鎮、郭村鎮等一批具有旅游特色、文化傳承功能的鄉鎮和傳統村落在新農村建設中予以保護,對諸如龍王廟鎮龍西村古塔等一批具有鄉村記憶的傳統元素積極加以保護,全力培育鄉村休閑度假產品,推動逐漸形成“魅力鄉村”旅游格局。目前,單縣牌坊古城、浮龍湖景區被評為國家AAA級景區,正在積極創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終興鎮大漢影視基地也正在建設中……此外,在開展文化項目保護、申報和建設的同時,該縣在旅游產業布局上還進一步突出文化元素,加快文旅融合步伐,使文旅產業真正做成富民產業。
該縣還進一步完善了縣文化中心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和2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的設施設備。實現了農家書屋、鄉村大舞臺的全覆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通過了市標準化建設驗收,堅持常年公益性服務,全年累計開放時間超過5000小時,有55%以上的群眾享受到了文化信息服務。加強了鄉鎮(辦事處)、村基層服務點建設,使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覆蓋面達到95%以上。同時,大力推進了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了100%。
文化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與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引導密切相關。該縣在推進旅游發展方面,積極引導將財政、國土、交通、農業、文化、體育等部門的項目、資金和政策,重點向文化旅游業整合,并重點向旅游鄉鎮傾斜。先后多次組織鄉村旅游、文化產業從業人員到北京、泰安、曲阜等地觀摩學習。通過節會、媒體廣告、電商等多種渠道,整體宣傳、推介單縣文化旅游整體形象品牌,推動由自主宣傳營銷向政府整合營銷轉變,抱團打天下,共促文旅業大發展。如今,在單縣,文化旅游業發展如火如荼,政府主導、統領下多元成長模式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格局已初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