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菏澤5月8日訊(通訊員 馬劍 見習記者 張柔)“像我這個年紀,外出打工沒人要。在這里工作,凍不著也餓不著。既能照顧家里的老伴,每月還能有1800塊錢的收入,‘扶貧車間’讓俺在家門口實現脫貧,真好。”定陶區孟海鎮63歲的孟海村村民張三愛這樣說。
張三愛一家2口人,老伴有病,生活貧困,村支書程冬梅把他介紹到牛屯村‘扶貧車間’干活,今年2月份開始,她每月都能領到1800余元工資,照這樣,她今年能掙到20000元,能讓老伴有錢看病。張三愛生活的變化,得益于孟海鎮開展的“扶貧車間”建設。據了解,扶貧車間建設由定陶區統籌負責推進落實,按照一村一品、因地制宜的要求,通過“政府出資、部門援建、引企入駐、集體所有”的辦法,在貧困村建立標準化就業扶貧車間,為返鄉創業者搭建創業平臺,鼓勵就地創業,帶動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我村的扶貧車間去年9月份建成,可安置60個就業崗位,主要生產假發制品,生產出來的假發制品外觀上和真發沒有什么兩樣,產品件件都是工藝品。為了讓年齡偏大的貧困群眾家門口就業脫貧,我們沒有實行計件工資,而是按月開工資。”孟海鎮牛屯村就業扶貧車間負責人王宏圖說起話來非常自豪。
“小康不是等來的,是干出來的。要靠雙手和智慧加速發展,增加內生動力,盡快實現脫貧致富。作為產業扶貧的主抓手,我鎮去年建起了4個‘扶貧車間’,讓300多人脫了貧;今年又申報了7個‘扶貧車間’,有望實現800多人脫貧。”孟海鎮黨委書記劉先起說,“我們提出扶貧‘扶人、扶志、扶精神,脫貧、脫困、脫俗氣’理念,鼓勵貧困對象的勇氣和斗志,接下來,我們要擼起袖子加油干、拼命干,帶著貧困戶肩并肩一起奔小康。”
“‘扶貧車間’模式非常符合孟海鎮產業發展現狀,”劉先起書記表示,孟海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扶貧工作,采取了就業扶貧、產業扶貧、社會扶貧、兜底扶貧等多項扶貧措施,通過送項目到村、送就業到戶、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幫助貧困人口在家門口就近就地就業,實現扶貧、扶就業、扶產業、扶集體經濟,達到群眾贏、集體贏、企業贏、產業贏的“四贏”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