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菏澤經濟發展的主戰場,高新區承載著這座城市的希冀與夢想。在這里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企業生產一派火熱,欣欣向榮的場景令人振奮。
今年以來,菏澤高新區以決勝創建國家高新區為目標,以新舊動能轉換為抓手,聚焦“高、新”謀發展,經濟社會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1-6月份,全區完成公共預算收入6.24億元,同比增長22.2%。其中稅收占比91.87%,主體稅種占比81%,均居全市前列;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2億元,同比增長27%;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0億元,同比增長11.6%。
堅持以升促建 創新驅動增活力
國家海智計劃工作基地、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和實訓基地、生物醫藥產業知識產權戰略聯盟等50多個創新平臺已安營扎寨;啟迪之星、金光彩新材料、大樹生物科技、創業大學4個專業孵化機構建成投用,在孵項目達到74個;省科學院菏澤分院 “一所三中心”加快建設,與平安電器、大樹生物、金博利達等企業開展技術合作;新引進博濟新藥臨床一致性評價中心、雅康博精準醫療檢測平臺2個創新平臺……
菏澤高新區通過加大科技獎勵力度,吸引了一批批的建設者和科技人才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激發了創新創業新動能,科技合作成果豐碩。該區50多家企業與6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承擔國家省市科技計劃、重大專項35個,申請專利58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150多項,取得重要科技成果50多項,獲得專利授權280多件;累計引進“千人計劃”、國務院津貼專家、“萬人計劃”、泰山學者、洪堡學者等高層次人才17名。國家海智工作基地新聘任海智專家5名,新引進博士以上人才11名。高新區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達到2.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67.7%,均居全市第一位。
聚焦新興產業 風生水起逐浪高
在恒力石墨烯產業園的產品展示區,多種薄如蟬翼、形狀各異的發電薄膜,展示著新能源、新技術未來發展的前景。作為目前發現的最薄、強度最大、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石墨烯被稱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已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和《中國制造2025》10大重點突破技術和戰略產業。通過引進先進技術,美國恒力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投資21.61億元,在菏澤高新區建設了全球技術領先的、規模最大的石墨烯及應用研發、生產基地。項目首期建設設計規模為年產1000噸單層石墨烯,全部產能釋放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約50億元。
由美國泊鷺飛機公司和泊鷺通航公司計劃總投資10億元的泊鷺飛機項目正在快速推進,主要建設泊鷺飛機制造基地和航空小鎮,私人飛機駕照培訓和航空俱樂部。目前,1、2號車間均已完成,綜合辦公樓、5S展廳、培訓基地、航空俱樂部已完成設計,馬上進行開工建設。
這是菏澤高新區新興產業迅猛發展的縮影。如今,高新區緊緊圍繞生物醫藥、新材料、機械電子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形成了以石墨烯生產、航空高鐵裝備制造、鎂合金輕質材料、精密銅箔、高速列車剎車片等為主的產業特色。實施“筑巢引鳳”,新規劃建設醫療器械機電產業園、健康產業園、石墨烯產業園、食品產業園等6個園區,已引進易斯威特醫療器械等大項目4個,北京凌量科技等10余家企業確定入住,加快了形成“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于一體的發展體系。一批批高、新企業的落地投產,正在逐步實現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零星到集群,并迅速成長為茂密產業“森林”的發展之路。
加快棚戶區改造 民生工程更貼心
民生乃民之生計,安居乃民之所盼。在雷澤湖創新區棚戶區改造項目安置區建設工地現場,16棟高層安置樓已經主體竣工,明年5月可實施回遷。屆時,在低矮破落棚戶區居住的群眾,就可以搬到明亮干凈的新房。
據了解,今年高新區雷澤湖創新區、楊營路片區等4個棚改項目全面推進,共涉及9個社區、30個自然村、5789戶,完成拆遷21萬平方米,主體竣工高層16棟,正在建設76棟、建筑面積87.1萬平方米。為了把這項民生工程做成 “貼心工程”,高新區黨員干部帶著感情去做棚戶區改造工作,認真傾聽群眾利益訴求,設身處地替群眾考慮難題,采取“先建后拆,一次性搬遷”的辦法,實施異地安置;堅持“能不拆就不拆,能少拆就少拆”的原則,盡量做到拆后群眾就能搬入新居,一次性回遷,減少了“二次搬家”的麻煩;同時,將社區會所、沿街商鋪、廣場公園采取完全開放式設計,滿足居民多種需求,真正將安置區建成一個群眾有認同感、歸宿感的“家園”,也為高新區戰略布局及發展新興產業提供了保障。
通訊員:趙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