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營市是山東省地級市,成立于1983年10月,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位于山東省東北部、黃河入?诘娜侵薜貛,東經118o5′,北緯38o15′。
東營是古代大軍事家孫武的故里。山東地方代表戲曲呂劇的發源地。中國第二大石油工業基地勝利油田崛起地。被評為中國“六大最美濕地之一”。
東營區位優勢明顯,東臨渤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北靠京津唐經濟區,南連山東半島經濟區,向西輻射廣大內陸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連接中原經濟區與東北經濟區、京津唐經濟區與膠東半島經濟區的樞紐位置。
東營市位于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黃河在東營市境流入渤海。東營市地理位置為北緯36°55′~38°10′,東經118°07′~119°10′。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公里,東西最大橫距74公里,總面積7923平方公里。
2012年新增創業1.35萬人,新增城鎮就業4.97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6%,控制在2.4%以內。2012年年末城鎮單位在崗職工46.16萬人,比上年增長8.5%,其中地方27.11萬人,增長11.3%。新增城鎮就業4.9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10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9370人,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1.86%。
東營是古代大軍事家孫武的故里。山東地方代表戲曲呂劇的發源地。中國第二大石油工業基地勝利油田崛起地。被評為中國“六大最美濕地之一”。
東營區位優勢明顯,東臨渤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北靠京津唐經濟區,南連山東半島經濟區,向西輻射廣大內陸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連接中原經濟區與東北經濟區、京津唐經濟區與膠東半島經濟區的樞紐位置。
東營市位于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黃河在東營市境流入渤海。東營市地理位置為北緯36°55′~38°10′,東經118°07′~119°10′。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公里,東西最大橫距74公里,總面積7923平方公里。
2012年新增創業1.35萬人,新增城鎮就業4.97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6%,控制在2.4%以內。2012年年末城鎮單位在崗職工46.16萬人,比上年增長8.5%,其中地方27.11萬人,增長11.3%。新增城鎮就業4.9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10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9370人,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1.86%。
東營港是黃河經濟帶連接東北亞最佳海陸通道中的樞紐。3個3000噸級泊位正在擴建中,東營港將成為以石油、煤炭輸出為主,具有綜合功能的萬噸港。東營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快速匯總結果顯示:常住人口為203.53萬人,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179.32萬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4.21萬人。增長13.50%,年均增長1.27%。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3000.66億元,比2011增長12.1%,超計劃0.1個百分點。[9]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4.34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2126.02億元,增長12.2%;第三產業增加值770.30億元,增長13.1%。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7:71.6:24.7調整為3.5:70.8:25.7,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145395元,按年均匯率折算為23033美元,增長11.1%。2012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4.34億元,增長4%。
功能定位
東營區位優勢明顯,東臨渤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北靠京津唐經濟區,南連山東半島經濟區,向西輻射廣大內陸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連接中原經濟區與東北經濟區、京津唐經濟區與膠東半島經濟區的樞紐位置。
2012年新增創業1.35萬人,新增城鎮就業4.97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6%,控制在2.4%以內。2012年年末城鎮單位在崗職工46.16萬人,比上年增長8.5%,其中地方27.11萬人,增長11.3%。新增城鎮就業4.9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10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9370人,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1.86%。2012年普通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鞏固率100%。成人高考8015人,比2011年增加1216人。新增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考生1314人,畢業269人,在籍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考生58020人。夏季高考11553人,春季高考716人。2012年糧食產量75.9萬噸,減少6.9%,其中夏糧獲得豐收,小麥單產436.6公斤,增長2.3%,創歷史最好水平;受汛期雨澇和臺風影響,秋糧單產426.3公斤,下降12.7%。肉蛋奶、水產品產量分別增長6.5%和3.8%。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0312.6億元,增長25.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7%,其中地方增長22.4%。實現利稅1898.3億元、利潤1177.6億元,分別增長15.4%和18.7%其中地方分別增長36.7%和35.1%。
功能定位
東營區位優勢明顯,東臨渤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北靠京津唐經濟區,南連山東半島經濟區,向西輻射廣大內陸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連接中原經濟區與東北經濟區、京津唐經濟區與膠東半島經濟區的樞紐位置。
2012年新增創業1.35萬人,新增城鎮就業4.97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6%,控制在2.4%以內。2012年年末城鎮單位在崗職工46.16萬人,比上年增長8.5%,其中地方27.11萬人,增長11.3%。新增城鎮就業4.9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10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9370人,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1.86%。2012年普通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鞏固率100%。成人高考8015人,比2011年增加1216人。新增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考生1314人,畢業269人,在籍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考生58020人。夏季高考11553人,春季高考716人。2012年糧食產量75.9萬噸,減少6.9%,其中夏糧獲得豐收,小麥單產436.6公斤,增長2.3%,創歷史最好水平;受汛期雨澇和臺風影響,秋糧單產426.3公斤,下降12.7%。肉蛋奶、水產品產量分別增長6.5%和3.8%。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0312.6億元,增長25.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7%,其中地方增長22.4%。實現利稅1898.3億元、利潤1177.6億元,分別增長15.4%和18.7%其中地方分別增長36.7%和35.1%。
- 封面
- 印象東營
- 東營 · 重新發現
- 名眼看東營
- 魅力東營
- 項目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