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德的藝術烙印:繪就“春江”長流,“花月夜”永駐輝煌

或許有人要問:擺在歷史書架上的中國傳統詩詞,可以吟,可以誦,可以寫……但,是否可以用來創新或創造?

帶著這樣的疑問和思考,筆者走進了濟寧市德勝美術館東韻廳(新世紀廣場A座30樓),在這里,此時此刻,也就是2024年4月14日(周日)上午9時30分,《春江花月夜:呂建德書法專題展》正如期舉行……

雖無轟轟烈烈的開展儀式,但濟寧文化界諸多名流如孫愛民、張作昌、黃秀杰、謝長偉等先生的親臨現場,還是把展覽的規格與格局,提升到了一個很高的層次!

筆者沿著展覽的順序,由北,而南,而西,靜靜的品,細細的看,慢慢的回味……在那或靜如處子,或動如脫兔,或泰山高崩,或溪流潺潺的墨跡深處,分明看到了三年疫情之困,建德先生伏案苦耕時的場景:
浩瀚的紙,奔騰的墨,沉醉的心,揮灑的毫……

在這里,張若虛那首三十六言的《春江花月夜》,分明被揉成了面,搓成了繩,切成了塊,拉成了條……令人陡然想起宋代文豪蘇東坡《題西林壁》中的那種場景: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千秋萬代的“春江”,從春秋流到戰國,又從戰國流到秦漢……只不過在流經一個叫唐代的驛站的時候,被詩性大發的一個叫張若虛的詩人,迎筆接住,并深情地被鋪展好的紙卷,寫進了中華民族文化的長河……

至此,一條滾滾奔流的“春江”,便成了無數華夏子孫暢游性情的“心靈之河”……在那“春江”深處,可以把酒臨風,更可以煮墨抒懷;可以“花月”洗夢,更可以高“夜”放歌……


當歷史的風雨,伴著風高浪急的“春江”,流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又恰被豪情萬丈的建德先生迎筆接住了時候,唐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與今人呂建德筆墨下的《春江花月夜》,便成為珠聯璧合而又跨越時空的文化新景觀!

文化,如何從“傳統吸納傳統”,又如何從“傳統超越傳統”?這一歷史之問,或曰時代之問,答案或許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如何把“答案”變成“行動”……

建德先生的《春江花月夜》之展,或許就是最好的探索,也或許就是一位當代中國書法家,用“行動”給出的最好“答案”。

筆者在那“答案”的底色中,分明看到了“文化之所以風景獨存”的魅力之源,那就是“創新與創造”,“以天下為師,以千秋為魂”的“創新與創造”!

僅以此文,獻給呂建德先生的《春江花月夜》之展,并祝展覽圓滿成功!

藝術家簡介:
呂建德,著名書法家,原任濟寧市孔孟書畫院院長、書記,系濟寧市首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和首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他一生癡愛《春江花月夜》古詩古曲,他既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也是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從意氣風發的青年,變成花晨月夕的老者,一支毛筆、一桿竹笛伴隨著他的一生,無論帶來的是歡欣,還是落寞,都給予了他極大的慰藉。

大疫三年,他在《春江花月夜》中,尋得愜意與安閑,并以其為題,創作完成了170件書法作品,此系列書法新作文情并茂,圓轉流暢,氣沉力厚,深得古人意趣。

2024年4月15日
作者:王長鷹 湯 峰
猜你喜歡
- 271教育| 12小時,看海達行知學子用雙腳丈量大地!
- 評論() | 分享04月15號 13:13
- 筑夢未來,踐行于此 | 濟寧高新區產學研基地火熱招商中
- 評論() | 分享04月15號 13:13
- 建行濟寧鄒城支行:裕農貸惠及農資經營·應急貸款獲得好評
- 評論() | 分享04月10號 16:53
- 建行濟寧魚臺支行:金融活水“貸”來希望
- 評論() | 分享04月10號 16:53
- 建行濟寧兗州支行:上門服務,做老年人的貼心銀行!
- 評論() | 分享04月10號 16:53
- 深研細析 篤行致遠——271教育集團數學學科專家進校園活動走進濟
- 評論() | 分享04月10號 16:10
- 中國銀行濟寧分行:線上賦能,沿鏈服務顯成效
- 評論() | 分享04月10號 15:52
- 眼睛里總有“蟲兒飛”?這是怎么回事?
- 評論() | 分享04月10號 15:52
- 如何判定自己能不能做ICL植入手術?
- 評論() | 分享04月10號 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