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長時段考古挖掘,經過幾代考古工作者的整理、編纂與修改,集結而成的《洗硯池晉墓發掘報告》正式出版并于19日上午在市博物館召開首發式,備受考古界關注。首發式由市文廣新局黨委書記、局長曹首娟主持,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張洪永發表了重要講話,儀式結束后,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館員鄭同修對洗硯池晉墓作發掘成果報告。

洗硯池晉墓位于臨沂市市區洗硯池街北側、王羲之故居公園內東北部,是山東地區近年來最重要的晉墓考古資料。該墓發現于2003年5月王羲之故居公園的擴建工程施工中,隨即,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市文化局聯合組成考古隊進行了搶救發掘,取得了重要成果。該墓葬規模較大、構筑方式考究、出土文物豐富精美,對研究魯東南地區晉代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一號墓自發掘工作伊始,以其規模之大、保存之好、出土隨葬品之精美引起了學術界及社會的廣泛關注,特別是三個幼小孩童葬于同一墓葬中的特殊葬俗,引發了許多研究者的思考,被評為2004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洗硯池晉墓專題報告會上,洗硯池晉墓發掘領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鄭同修介紹到,《洗硯池晉墓發掘報告》是由多位考古學家參與編寫,通過多個專題對洗硯池晉墓遺址作了系統性、多學科的統籌整理。此次發掘報告匯集了歷次發掘的全部資料,并公布了多學科測試研究的新成果,全面詳實的介紹了該墓的形制、發現與發掘經過、出土器物,特別是根據墓葬所處地望、墓葬的建筑規模、形制和出土隨葬品提供的信息,對墓葬的年代以及墓主人身份進行了系統的探討。報告編寫體例科學合理,資料發布完整,內容客觀詳實,細致嚴謹,其出版為探討晉代墓葬形制、喪葬習俗和隨葬器物等方面的問題提供了豐富而有確切的實物資料,也彰顯了臨沂漢晉文化的獨特地位。

本次首發式與報告會搭建了洗硯池晉墓學術交流的平臺,讓大家共享考古成果的同時,進一步推動洗硯池晉墓的發掘研究。重視對遺址的保護與合理利用,統籌洗硯池晉墓遺址與當地社會、文化資源的有效銜接,都將是臨沂文博工作者下一階段需要面對和解決好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