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作為“五大幸福產業”之首的旅游業大有作為,時不我待。今年3月份以來,蒙陰縣利用4個月的時間,根據“全域旅游,全景蒙陰”的總體布局,按照“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主題定位,整合美麗鄉村、鄉村旅游和景區建設標準和“兩河兩路兩區”的空間布局對椿樹溝進行了綜合打造提升,完成整個景區從粗放型、走馬觀花式的傳統旅游模式到慢生活、融入當地環境的新型旅游模式的轉換。

(一)因地制宜,高點謀劃,確保總體規劃上水平。

椿樹溝長期鎖在深山,2014年4月,椿樹溝煎餅在《舌尖上的中國2》第一集《腳步》播出后,使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一夜成名。為挖掘鄉土元素,弘揚民俗文化,該縣決定投資9860萬元,對椿樹溝進行打造提升。一是聘請專業團隊。先后聘請浙江恒和景觀設計院和臨沂中元設計院兩家設計團隊,按照美麗鄉村建設要求,結合村莊布局、特點、定位,修訂完成了規劃設計,確定了實施方案。二是總體謀劃布局。依托鄉村原生態山水特色優勢,按照“世外桃源、人間仙境”主題定位,立足整個片區打造美麗鄉村宜居地。主要內容包括“兩河兩路兩區”。“兩河”即:黃仁河、黃姑庵河治理;“兩路”即:垛薛路紅色景觀道,黃姑庵綠化生態環線建設;“兩區”即引景區、主景區建設。三是創建江北最美鄉村。以發展產業、整治環境、提升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等為抓手,立足特色產業村、風景秀美村、歷史文化村等不同特點,編制了詳細的節點設計。重點對京滬高速公路出口改造、孟良崮紅色小鎮建設、環境綜合整治提升、沿線村莊建設以及道路拓寬、河道治理、步游道建設、農家樂改造等重要節點進行了詳細設計。因村制宜,分類打造,確保格局上和諧統一,風格上各具特色,逐步提高江北最美鄉村的內涵品位。
(二)政府主導,群眾參與,確保創建提升出效果

政府通過宣傳發動,出資謀劃,引導群眾積極參與,互利共贏,保障了項目建設順利、高效的推進。一是縣、鎮高度重視。縣長親自掛帥,兩名縣級領導一線指揮,從農工辦、旅發委、住建局、水利局、交通局等部門抽調11名業務骨干專門成立了椿樹溝美麗鄉村建設指揮部,全部脫崗,盯在項目建設現場督導、調度指導。鎮黨委書記親自靠上協調,6名班子成員一線分工。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實行“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靠上抓、村干部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模式,為項目的創建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二是引導群眾積極參與。通過成立椿樹溝旅游合作社,實行統一規范化管理,在最初1,2家農家樂的帶動下,現在家家開農家樂,現在規模較大的是6家,新建成3家高端鄉村民宿,度假酒店1家(可容納200人同時就餐)。帶動沿線發展合作組織14個,發展特色農家樂26家,建成采摘園27處,發展榛子種植400畝,發展家庭農場3處,發展大棚78個,溝域經濟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助推器”。三是以點帶面,協同發展。在縣鎮村合力推動下,椿樹溝鄉村旅游的興起帶動了村里各方面的發展。引來了養蜂人,正在嘗試帶動村里其他農戶發展中華蜜蜂養殖,并成立了合作社,形成產業;帶火了餐飲業,椿樹溝農家樂鄉村美食健康、生態令人向往,沿線周邊特色小店美味眾多,垛莊羊蹄、紅燒兔子頭、密家柴火雞等一批特色餐飲品牌,備受城鄉游客所青睞;幫扶了貧困戶,該行政村有2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依托旅游合作社,有5戶勞動能力較弱的貧困戶長期在農家樂、采摘園務工,獲得了穩定收入,實現了穩定脫貧;帶動了其他產業發展,游客多了,發展的機會就多了,在村委的帶動下,該村村民積極承包荒山,大力發展櫻桃、核桃等果樹種植,改良板栗、蜜桃品種,積極發展本地草雞、沂蒙黑山羊、沂蒙長毛兔等特色畜牧產業,促進集體、村民雙增收。
(三)嚴格標準,注重細節,確保提升改造有實效。
一泓秀水醉奇峰,十里澄波綠如藍。該縣在創建的同時注重環境的保護和改造的質量。一是采取“原址保護、提升改造”的方式。對村莊進行了保護性改造,以“外觀傳統風情,內部現代功能”的思路和鄉村民宿的方式,重點改造了8戶鄉村民宿示范戶,每個示范戶預計年經營收入10至20萬元。將原來的以吃、住、購為主的旅游方式轉換為以體驗慢生活、融入自然為主的新旅行方式。二是一步一景打造石谷花溪步游道。共建設踏石、木棧道等多種步游道1500米;新建石拱橋、水泥仿木橋5座;根據河道內地勢,打造“瀑”“潭”、“泉”和小動物、蘑菇、草莓、“香椿小筑”休憩觀景平臺20多處。団瓢、石屋遺址處、水上橋涵10處;打造醉、靜、誠、仁義禮智信、寧靜致遠、厚德載物、福祿壽禧財等河道詩詞文化石刻景觀12處。步游道沿河,栽植竹子和大體量花草,形成連片人文、“花海”景觀。三是著力改造服務質量。按照五星級農家樂標準,改造餐廳、客房、接待室、廚房,對飯、菜質量水平,以及接待服務能力進行整體改造提升,構建了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觀農家景、體驗農家生活”為特色的休閑養生綜合體驗區。
(四)強化基礎,改善民生,確保配套服務高標準。宏圖欲舉千秋業,山中小村萬象新。民之所想,政之所為,椿樹溝“原生態的自然風光、桃花源般的生活方式”,是這條新旅游線的顯著特色,但是基礎設施的薄弱影響了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一是下大力氣修路護水。按照方便群眾、景村共建思路,拓寬道路3.1公里、新建防火檢查站至椿樹溝廣場南環線公路2.1公里、大甕口自然村村內道路硬化5000平,極大的方便了村民生產生活和游客通行,同時實施了村內小溪、黃姑庵河水系保護性治理,盡可能的保護其原生態特色。二是完善民生基礎設施建設。黃姑庵廣場,鄉村大舞臺、衛生室、電商服務中心等一批惠民工程先后建成,村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不斷提高。三是立足當地,突出地域特色。對村內、戶與戶之間道路采用泥壓模路或鋪石板路進行了連接;興建了椿樹溝污水處理項目,實現旅游項目真正的零排放;建設了煎餅廣場、煎餅博物館,傳承了沂蒙地域傳統文化。
同時,以椿樹溝核心景區為輻射點,外延建設至鎮駐地整個片區。目前紅色旅游小鎮、沿線美麗鄉村建設、椿樹溝休閑山莊、道路交通、文化打造等項目全部建設完成,新建文化廣場11處1.4萬平,改廚改廁改廁1354戶,道路硬化7.4萬平,立面改造、墻體美化8.4萬平,街巷綠化3.82萬平,河道治理8.5公里,小型攔河壩16道,步游道建設1950米,河道水體綠化6.4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450盞,同步完善了群眾養老、文化、醫療、教育等一批民生項目,全鎮21個村莊直接受益。讓全域旅游真正變成了當地農民的幸福家園,城市居民休閑度假的幸福樂園!

目前正在創建國家AAA級旅游區。椿樹溝片區正在由“藏在深山人未知”普通的山村轉換成為古樸且現代、傳統且開放的美麗田園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