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城市繁華中的你我,平日里很難接觸到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在呱呱墜地后,父母就背上行囊,遠赴城市打工謀生。很多時候,他們只能從電話或者偶爾寄來的匯款單中,才能感覺到父母的存在。在其他孩子伴隨父母呵護快樂長大的歲月里,他們被留在鄉下,孤獨如荒草一樣生長。社會給這群孩子起了一個酸楚的名字:留守兒童。
據全國婦聯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已達6102.55萬,其中獨居留守兒童已多達205.7萬,占留守兒童比例的3.37%。而在江西、四川、貴州等一些勞務輸出人口較多的大省,留守兒童的數量則更為集中和龐大。

2011年11月,媒體人鄧飛發起留守兒童“免費午餐”公益項目,曾讓湖北恩施州鶴峰縣一度成為全國媒體關注的焦點。43所小學統一開餐,縣里的留守孩子們吃著可口的飯菜,小臉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與溫飽問題同樣需要社會各方重視并努力解決的,還有留守兒童在長期普遍缺乏父母關愛家庭背景之下,日漸凸顯的心理問題。
由于無法獲得正常的家庭教育和情感關懷,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品德和行為養成等方面都會出現不同問題,不僅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也更容易產生孤獨、自卑、沖動暴力等傾向,從而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以及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有數據統計,49.2%的留守兒童在過去一年中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意外傷害;而留守兒童犯罪率一度占未成年人犯罪率的70%,不僅呈逐年上升趨勢且向低齡化趨勢發展。

這些隅居在農村的孩子們,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顧的兒童,他們更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孤兒。
于6100萬留守兒童,和父母在一起,是孩子們樸實而奢侈的愿望;于社會所有相關方,創造條件讓他們在一起,是一項復雜而迫切的責任;而于一家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應著眼當下,行動起來。我們雖不能改變孩子們與父母的時空距離,但我們應以微薄之力,縮短他們之間的心理距離,留下希望,守住幸福,讓內在平安。

新聞鏈接
2016年4月6日,平安產險向幸福家庭公益基金捐贈105萬元,組建了30多名國內知名心理學專家組成的公益導師團及300余人的助教團隊,在江西贛州市18個縣分別舉行留守兒童心理護理種子師資培訓,培養1800名鄉村教師,覆蓋1800所學校,使教師們具備心理教育和輔導的實操技能,為孩子們提供更加豐盈的心理滋養,播撒愛與希望,造福當地逾30萬留守兒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