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為提升我省農村社區建設水平,加速我省城鎮化進程,我省首次出臺《農村新型社區納入城鎮化管理標準(試行)》。該標準規定,人口超過3000人,70%以上從業人員從事二三產業的農村社區,將被納入城鎮管理。
本報記者 張璐
集中供水供暖配套建中小學
據了解,將被納入城鎮管理的農村社區,其人口規模需要達到3000人以上,從事二三產業的人員,達從業人口70%以上。有線電視、互聯網實現到區入戶。
在道路方面,社區內主要道路路面寬度不低于6米,次要道路不小于4米,宅間路不小于3米。路燈及排水設施齊全。施行集中供水,燃氣普及率達到90%,采用集中供暖、地源熱泵、環保鍋爐、太陽能加燃氣壁掛爐采暖系統等方式實施供暖入戶。
每300人設置1個垃圾收集箱,社區綠地率不低于30%,建設一處不小于500平米的中心綠地,配建公共停車場。社區服務中心建筑面積不低于500平米,面向居民的行政審批、社區警務、醫療衛生等納入社區服務中心。配套建設中小學、幼兒園、養老設施、健身器材等。
社區居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范有序,流轉率達到60%以上。在社會保障方面,“五保”對象、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醫療參保率達到98%以上,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
土地增值收益全部返還農村
我省同步出臺的《關于加強農村新型社區建設推進城鎮化進程的意見》則明確,自今年起,省財政將農村新型社區納入相關城鎮化建設發展資金扶持范圍,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對使用建筑節能材料的社區給予補貼,對建設成效突出的社區可給予獎勵。農村新型社區建設還將獲得減免稅費以及信貸支持。
在用地方面,我省也將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合理測算農村新型社區住宅、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建設投入水平,盡快制定全省不同區域增減掛鉤土地增值收益返還最低標準,土地增值收益全部返還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