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不死
重新拿起書再拼一次
2007年5月,高校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出臺,免學費、住宿費,每月發放生活補貼。“國家補貼600元,我能往家里寄300元。”趙青云欣喜若狂,打算重新拿起書本,再拼一次。
他找到打工地附近的一所中學,跟老師說明來意,爭取到了一次機會。
“我喜歡四川、重慶,正好西南大學有免費師范生的名額。”但由于長時間沒系統復習,沖刺一個多月后,成績僅上了二本線,被山東一所普通院校錄取。“自己承擔學費,不現實。”趙青云只好再次放棄。
趙青云離開了山東,去了蘇州、上海等地。轉了一圈后,又回到山東。2009年夏天,妹妹考上了湖南株洲一所大學。按時間推算,趙青云此時正處于“實習階段”。“實習有工資,我就順理成章地給妹妹多打了一點錢,一個月700元。假期還一次性給她四五千元。”
妹妹進大學后開始兼職,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還拿到了國家勵志獎學金。慢慢地,家里的經濟狀況開始好轉。
2011年,上大學的妹妹生病,趙青云請了5天假趕往湖南。第一次走進大學校園,對趙青云的觸動很大。回到單位沒多久,部門主管得知了趙青云的情況,鼓勵他勇敢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謎底揭開
父親捏著通知書發抖
2012年3月,趙青云辭職,回到老家再次備戰高考。當然,這仍然瞞著家人。
只有3個多月的復習時間,他并無把握,“如果還是不能如愿,就徹底放棄了。”
成績公布,趙青云也有些吃驚,超過了山東省劃定的一本分數線40多分。“我本想學醫的,但是年齡和學費都是問題。”趙青云最后填報了西南大學物理學院免費師范生專業。
8月,農忙時節,趙青云回家幫忙。一天下午,突然下大雨,在地里干活的他跑回了家中。
剛進家門,他就愣住了。父親手里緊緊捏著一本紅色的西南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母親和妹妹也站在一旁望著他。“當時我腦袋‘嗡’地一聲,心里緊繃的那根弦一下就斷了。”
7年,所有的苦衷,都化作屋外的大雨。趙青云話沒說完,母親和妹妹就已泣不成聲,父親激動得渾身發抖。
但他還是很猶豫,是否應該去上大學?年齡上的差異會不會成為同學間的障礙?“我很清楚,最美好的青春時光,已經與大學擦肩而過了。”
整個晚上,妹妹都在鼓勵趙青云,“哥,你不要再耽誤時光了,否則爸媽和我會為此痛苦一輩子。”
走進大學
樂觀自立,申請支教
2012年9月,趙青云終于踏進西南大學的校門。
年齡的差異,讓趙青云一直很低調、沉默。但大學里良好的氛圍,讓他很快解脫出來。大二上學期,他競選班長并成功當選。
“趙青云很有責任心,各種事務他都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物理學院學生會主席禹保位跟他的關系不錯。
“免費生每月的生活費,他要寄一半回家。”輔導員唐昊坤老師說,趙青云假期都在打工,很樂觀,從不抱怨。在班級管理上,趙青云有想法,也非常嚴苛。趙青云說,因為自己在社會上打拼過,很清楚企業老板對員工在守時、忠誠度等方面的要求,“其實我嚴格,真是為同學們好。”
學院為他提供了大學英語六級考試的免費輔導,推薦他到勤工助學中心工作,他還當選了西南大學自立自強先進個人、優秀學生干部。今年夏天,趙青云申請到重慶貧困山區支教,“我想去體驗一下中國農村教育的真實現狀。”
大學畢業后,趙青云想留在重慶。但他的愿望并不僅僅是當好一名老師,還打算繼續學醫,“醫生的夢想,為什么不能實現呢?”
“雖然夢想實現,但我很清楚,最美好的青春時光已經與大學擦肩而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