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過生日,牛祥峰偷偷設計生日賀卡,A4紙大小,畫上花呵、心呵、丘比特啥的,又是剪、又是粘。還做了幅女孩的大寫真,跟個大明星似的。

  “生日是大年初二,那天有很多好吃的,有花有音樂。我把蛋糕擺上,把燈關了,點上蠟說,看看你的東西吧。”

  “每看一樣,她都驚叫,一次比一次興奮,高興壞了,還沒人給她這樣過生日。我看了特別幸福,就像荷西為三毛做事情一樣。我向往那種專一、忠誠、浪漫的愛情。很多人都向往,但不去做,我想到了,就去做。”

  “我們不吵架時,感覺特美好;一吵架,我就特別煩。”

  有天,倆人去找工作,離面試還有仨鐘頭,女孩要去對面的“童話城堡”玩。“進了城堡,逛呵逛。我背著她,走呀走。眼看時間快到了,看她那么高興,我不忍心。結果面試晚了半小時,沒面上。她一路哭著回家,怨我。”

  女孩也沒談過戀愛,牛祥峰說她心眼好,但好多事想不到,也不懂。“可能是韓劇看多了,她覺得我對她好,為她做什么,都是應該的。她總說:誰叫你是男的,是男的,就得對女的好。”

  “比如,在一起時,她從來沒給我買過禮物,我不是計較這個。就是說,她不知道怎么關心、體貼人。也可能心里有,但她從來沒做點什么,我沒感覺到。”

  “愛是相互的,既得到愛,也要付出愛。生活不是韓劇,我不是富二代,不能整天光玩,不去掙錢呵。我也有累和煩的時候,當你累了,她不會為你捶一下背。一年的時間,她從沒打掃過屋子,掃掃地什么的,因為都是你在做呵。我也希望得到關心、認可。”

  “處了一年多,后來我真的累了、怕了。雖然心里不舍,但最后還是決定分了。”

  “過日子,也不能光吃飯、睡覺吧”

  在牛祥峰的老家,最佳相親年齡是十八九歲。

  牛祥峰在家排行老四,上面有三個姐姐,他爸曾當了20多年的大隊書記。“我爸在我們那兒挺有威望的,方圓十里的人,都認識他。后來我爸做生意,也成功了,一年凈掙兩萬。那會兒,訂親彩禮才三千三,現在,要么六萬六,要么八萬八。跟村里人比,我家算數一數二的。”

  他十八九歲時,來家里提親的人,多得堵門。他爸外出,都不敢從媒人家門口過,看見了,就拉著問:你兒子什么時候回來?

  “22歲,在我老家,就快成剩男了。”牛祥峰的年齡優勢沒了,提親的人明顯少了,他爸媽堅持不住了,春節牛祥峰一回家,就張羅著相親。連相了幾個,有個女孩相中了他。聊了聊,找不到共同語言。

  他爸媽急了,說你就愿意吧!明年你就23了。在他們眼里,23歲,已經是很恐怖的年紀了。

  “我死活不干,所有人都說我固執。”

  牛祥峰說相中他的那個女孩,屬于那種“吃飯睡覺”型的,人簡單,沒什么想法。他倆聊天:“掙錢為什么呵?吃飯;結了婚、掙了錢干什么呵?存起來,吃飯。”

  “這就好像吃飯,除了放鹽,是不是也得放點其它調料,才有味道呵。過日子,也不能光吃飯、睡覺吧。”

  家里逼得緊,自己又不想湊合。大過年,一家人本應高高興興的,因為他的婚事,父母整天哀聲嘆氣、愁眉苦臉。

  “我也是個有理想的人。我想好了,女朋友,我還是自己出去找。老家畢竟不好掙錢,出去干活自己認識。只要有女朋友,能結婚,這事不就圓滿了嘛。”

  大年初八,凌晨三四點,牛祥峰提著行李,翻墻,偷偷溜出家。

  走前,他給父母留了一封信,大意就是:你們放心吧,兒子肯定會帶個女朋友回來滴!

  “22歲,在大城市,好多人還在上學呢。我長得也不算太差,只要努力掙錢,對別人好點,讓女孩感覺到我的真心,一定會找到女朋友的。”

  他先去找一個在城里做生意的姐姐,跟著一起做外包送餐。“生意挺順的,也沒人欺負咱,特別掙錢,一天都是五六百,一年20萬呢”。但每天都是買菜、做飯、送餐,接觸的人,幾乎都是干裝修的老爺們兒。一晃半年,女朋友連個影兒都沒有,牛祥峰著急了。

  “看我還沒結婚,村里人已經把我定性了:光棍!我爸也是要面兒的人,以前,混得不如他的、連飯都吃不上的人,兒子都結婚了。這種落差,這種壓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