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拖后腿”了嗎?

  濟南年終獎人均4000多元

  根據國內人力資源數據調查機構——眾達樸信的《2014-2015年企業年終獎特別調研報告》顯示:濟南2014年以人均4080元年終獎,排位全國19名。

  而在全國,77.6%的企業年終獎在5000元以上,其中還有4.1%的土豪企業人均年終獎額度超過3萬元;超五成企業增加了年終獎額度;上海地區年終獎平均值最高,達到8523元,深圳8235元緊隨其后,北京7855元排第三位。

  年終獎不公開?

  數字最敏感 業內“潛規則”

  剛畢業的小邢在濟南一家新興商業綜合體工作,這個大型商場屬于國內一家房產巨頭。去年,剛過了三個月試用期的小邢就遇到年底發放年終獎,3000元的年終獎讓她激動不已。在收到銀行到賬通知時,公司財務部的短信也緊跟其后,“嚴禁互相打聽傳播年終獎事宜!”

  但小邢還是忍不住打聽了其他人的年終獎,“幾乎每個人的年終獎都不一樣,少則三五千元,多則三四萬元。”根據員工職位、工作年限、業績,年終獎數目都不相同。

  有些拿到年終獎的員工表示,對發放標準很模糊或者完全不清楚。一位人力資源機構經理稱,多數企業選擇在發放年終獎時不公開,是因不患寡而患不均。公司的管理層和優秀員工肯定會高一些,但數字是最敏感的,一旦公開后難免會有員工只關注了數字而忽略了數字背后的能力表現,猜忌公司在制度上是否有問題,進而影響公司的發展。

  相關鏈接

  各地年終獎排名出爐 濟南列全國第19位

  每到年底,“年終獎”這三個字總會讓每一位職場人士牽腸掛肚。日前,國內人力資源數據調查機構眾達樸信調研了全國多個行業的6432家企業,發布的《2014-2015年企業年終獎特別調研報告》顯示,濟南青島位列人均4000元梯隊。

  ●超八成企業會發年終獎

  報告稱,今年84.3%的企業會發放年終獎,不發年終獎的企業占比15.7%。而實際上,關于年終獎,每年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沒有得到年終獎的職員以調侃的口吻“控訴”自己“不管其他大Boss如何土豪如何任性,依舊專注做自己”的老板:“00000元!前面沒有數字!”

  ●現金形式發放成主流

  從年終獎變化幅度來看,40%以上的參與企業年終獎總額增長幅度低于10%,近四分之一的企業增長幅度會在10%-20%之間,僅有不到5%的企業會提高20%。

  從年終獎發放形式來看,以現金形式發放年終獎成為主流,78.5%的企業采用現金方式,并深受員工青睞,但仍有8.6%的企業采用購物卡的方式獎勵員工。采用實物獎勵的企業有明顯降低趨勢,國有企業往往傾向于采用此種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有4.2%的企業采用旅游的方式獎勵員工。眾達樸信高級合伙人王伯巖表示,“年終獎不僅是物質獎勵,更是展示企業文化的方式之一,多元化的年終獎勵形式將成為一種趨勢。”

  ●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

  數據顯示,上海地區年終獎平均值為8523元,居全國第一,深圳則以8235元緊隨其后,北京以7855元排名第三,廣州以6995元位列第四。除了北上廣深,杭州、蘇州的人均年終獎以6601元和6490元進入“6”時代。上述6個城市成為全國人均年終獎第一梯隊。

  廈門、南京、寧波、成都和天津成為第二梯隊,人均平均年終獎以5000元為量級。

  大部分城市仍然在人均4000元梯隊里,排名依次為武漢、無錫、福州、青島、重慶、長沙、鄭州、濟南、西安、大連、呼和浩特、昆明、合肥、沈陽、南昌、石家莊。

  ●近半數年終獎在5001-10000元

  數據顯示,從年終獎人均分布來看,近半數企業人均年終獎集中于5001-10000元;22.4%的企業人均年終獎少于5000元;超四分之一的企業人均年終獎為10001-30000元;同時也有4.1%的“任性”企業人均年終獎額度超過3萬元。

  統計結果顯示,超過六成企業年終獎發放相當于員工平均工資的1-2個月;同時,也有超過15%的企業發放6個月及以上的年終獎,這一比例則比2014年高出1.3個百分點。

  ●總監層年終獎是普通員工的18倍

  從各個層級的年終獎數額度中位值來看,總監層級為78345元,約為部門經理(35886元)的2.2倍,是基層員工(4356元)的近18倍。報告稱,這與各層級年薪收入水平的比例成正比。同時,與2014年相比,總監和部門經理的年終獎漲幅相對較高,這與兩個層級的離職率漲幅相對較高的現象相對應。 據《法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