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清明時節,我省各地都在積極推廣生態殯葬,但徘徊在傳統習俗與環保節地理念中間,生態殯葬還亟待突圍。
農村沿襲土葬
有公墓近半閑置
德州已推廣近10年生態殯葬,盡管全市每年約有30000具遺體火化,但選擇生態殯葬的人少之又少。
“暫時沒有推出任何生態殯葬形式。”臨邑縣逸安公墓工作人員稱,臨邑本地故人離世主要安放在各村沿街土地上,選擇安放在公墓里的很少。目前園內已建好墓地約400塊,但仍有一半左右處于空置狀態。詢問樹葬、花壇葬的更少。
德州市福山陵園幾年前曾推行樹葬,但令人遺憾的是,市民對此種形式不認可,后來便不再經營該項目。
除了樹葬草坪葬
還開辟出壁葬
泗水民政局在其管理的公墓積極發展生態殯葬。泗水縣無影山公墓的草坪葬是市民選擇最多的生態墓葬,草坪葬的墓碑由立碑變為臥碑,占地面積很小,墓位旁種有小樹、鮮花,有的放上一塊天然石,刻上逝者的生平,和周圍環境渾然一體。除了草坪葬外,壁葬也成為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在專門設計的墻壁上建成一個個墓穴,價格比較適中。
無影山公墓主任張敬華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有60多套生態墓地得到了使用。
另外,公墓依托自然環境,充分利用墓區內的自然樹、自然石、石洞建設生態墓穴,開辟建設了藝術生態墓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