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山東頻道4月12日電(記者吳書光)山東省近日發文要求,各市要建立救助工作平臺,設立“12349”社會救助熱線。2015年底前,全面建立規范高效的“救急難”工作機制。
山東省發文提出,臨時救助制度以解決城鄉群眾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為目標,并從救助對象、救助時效、救助方式、救助標準及救助平臺等五方面進行規范。
記者了解到,山東擴寬了救助對象,把因重病、溺水、人身傷害、見義勇為等原因,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家庭,以及因患病、普通高等教育入學、物價上漲等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全部納入救助范圍。對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或嚴重后果的,應在24小時內先行救助,并在5個工作日內補齊相關手續。一般審核審批程序要在20個工作日內完成。
山東還要求科學確定臨時救助標準。對于難以維持基本生活的臨時困難家庭,按照家庭人口數量給予救助,每人救助金額參照當地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確定,救助期限一般為3個月,最長不超過6個月。超過臨時救助期限仍困難的,應評估是否納入低保。
另外,各地要建立救助平臺,統一設立標識為“民政救助”的申請受理窗口,設立“12349”社會救助熱線,實現窗口救助和熱線救助相結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