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濟南4月12日訊 (記者 向玲)飄飛的柳絮、紛飛的花瓣、掉落的樹枝、隨手扔進的垃圾,眼下又到了河道“臟亂差”的高峰季, 11日,大眾網記者來到濟南市天橋區工商河,跟隨保潔員劉連弟清理河道垃圾。平均每分鐘彎腰不少于5次,一天清理4個小時,彎腰千余次,63歲的保潔員劉連弟就是靠著這樣高頻率的“打撈”,維護著河道的清潔,很多時候剛剛清理完畢,被大風吹落的樹枝、垃圾又把河道弄臟了,想保持河道清潔,也得靠老天。
11日上午,大眾網記者來到位于天橋區的濟洛路小學路段的工商河映月橋附近,河道保潔員劉連弟正在清理水面上的垃圾。一根約五米長的竹竿上,一頭綁著漏網,一頭綁著繩子,就是劉師傅清理垃圾用的打撈網。
劉連弟今年已經63歲了,他將打撈網扔進面前的水域里,將遠處的垃圾拽到靠近岸邊的地方,再將其撈起來,扔網、彎腰、打撈、傾倒……不斷重復著看似簡單的動作,一點點地將水面上的垃圾撈到岸邊。“現在最難清理的就是這些樹枝和花瓣。”劉連弟告訴大眾網記者,平時看著輕飄飄的塑料袋,但是到了水里重量也會加倍,更別說浸泡后的樹枝了,還有那些看著不起眼的花瓣,經常會從撈網里漏掉,不得不一遍遍地將它們重新攬到撈網里,和樹枝一起撈出來。
漫天的柳絮亂飛,柳絮一落到水面上就變成細末,“一小把柳絮就能鋪一大片,整個水面都臟兮兮的。” 劉連弟說,每年飛柳絮的時候都是保潔員最頭疼的時候。為了清理柳絮,他們自制了小網眼的撈網,每撈完一次必須立即將撈網清理干凈,然后才能再扔進河里撈。
正說著,河面上漂來了一塊泡沫板,劉師傅用了大約一分鐘,失敗了4次才撈上來。大眾網記者粗粗數來,在打撈的過程中,劉師傅平均每分鐘彎腰不下于5次,按照每天有4小時清理河面的時間算,一天下來也已經超過千余次,更何況他每天的工作時間遠遠超過4小時
采訪中,大眾網記者發現,河道上漂浮著一排球形的東西,劉連弟說這是垃圾攔截網。有了攔截網,可以避免水面上的垃圾四處漂散,還能方便清理,但是往往會被人誤解,因為水面上的垃圾都堆到攔截網里了,看上去讓人感覺很臟,其實保潔員每天都會清理,但是過不了多久又會有很多垃圾,除了被風刮到河里的樹枝等,還有很多垃圾袋、塑料瓶等生活垃圾。
劉連弟和同事們剛剛清理完畢,這時,刮起了一陣陣大風,河道兩邊的枯樹枝和花瓣紛紛落到水里,原本已經清理干凈的河面又鋪上了厚厚一層。劉連弟無奈地笑了笑說,干他們這個工作就這樣,靠天吃飯,遇到好天,一遍就能清理干凈。遇到刮大風時,一天清理四五遍還是和沒清理一樣,劉師傅說,即便如此,他還是會堅持清理,他說,維護好河道的潔凈,就是他的本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