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日報4月18日訊 18日上午8時,“魂歸自然”2015年春季海葬公祭儀式在青島市舉行,濟南市75名逝者的共210余位家屬來到了青島市八大峽中苑海上旅游碼頭參加海葬。據了解,這是青島自1991年以來舉行的第71次海葬,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萬名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綠色殯葬的理念正逐漸深入人心。
環保材料制作“水蓮”
17日夜,青島市下起了雷陣雨。18日早,天氣晴朗。早晨7點,記者在碼頭附近看到,蓮花山殯儀館的38位逝者家屬、濟南市殯儀館的37位逝者家屬已經在有序地領取家人的“水蓮”(即海葬專用骨灰盒)。
記者看到,每個骨灰盒都被單獨封裝在一個紙箱中,并墊有厚厚的泡沫?!拔覀円烟崆皩⑹耪吖腔曳湃牒T釋S霉腔液小彙?,并在提前一天一大早,從蓮花山殯儀館和濟南市殯儀館派專車接走,直接送到青島來?!睗鲜猩徎ㄉ綒泝x館館長柳海濤介紹說。
今年海葬延續使用去年推出的“水蓮”骨灰壇,罐體純白。工作人員介紹,該骨灰壇采用一種可降解新型環保材料制成,罐底有4個透水孔,入海之后, “水蓮”會隨著海水的滲入沉入海底,十幾分鐘后就可自動降解。
20分鐘4艘船駛入深海
8時許,公祭儀式正式開始,現場莊嚴肅穆。主持人聲情并茂地送上對即將安眠大海逝者的祭文,一分鐘的默哀后,伴隨著身著白色禮服的樂隊現場演奏的《大海啊故鄉》,逝者家屬手持“水蓮”走到碼頭,分組進入到在5-8號船上。鳴禮炮9響后,船開足馬力駛入海中,天空有些陰,更增添了莊嚴的氣氛,家屬們一邊懷抱“水蓮”,一邊看著海面,海鷗隨著船只飛翔,大約20分鐘后,海葬船來到了大海深處。
家屬撒下有祭語的紙片到達專門為海葬劃分的“青島骨灰臨時傾倒區”后,工作人員組織家屬們將“水蓮”放入海葬裝置中。海葬裝置由鋼管構成,可以放入4個“水蓮”。4個“水蓮”隨著海水的波動向四周漂去。
“爸爸,您一路走好?!薄澳蚕伞!奔覍賯冸S風撒下純白色的菊花,嘴里邊念叨著,有的家屬還撒入了寫有祭語的紙片,隨著海水的浸染,水蓮慢慢沉入海底。
為使海葬活動能夠在省會濟南形成一個習俗,濟南市通過政府對今年參加骨灰海葬活動的每個補貼600元,同時將參加海葬活動的逝者名單鐫刻在玉函山安息園的海葬紀念碑上,方便逝者家屬祭掃。
特寫
全家23口人同來青島送別親人
在公祭儀式臺前,記者看到23位手持菊花的逝者家屬,捧著兩個骨灰盒在一起合影,格外引人注目?!拔覀冞@都是一家人,我是來送別我的公公和婆婆的。”大兒媳王女士告訴記者,他們是來自煙臺棲霞的一大家子,最大的72歲,是來送父母,最小的年僅8歲,是來送別祖爺爺和祖奶奶,全家23口人開著6輛車,一起來青島送別親人。
“我公公是老干部,2003年去世后,婆婆就找來大兒子和大女兒,商量等她去世后將老兩口海葬?!蓖跖空f,兩位老人共育有5個子女,其中還有3位健在??紤]到大女兒遠在鄭州,大兒子也已當上爺爺,老人想要選擇“不給后代留下負擔的方式”離開人世。
雖然煙臺也能海葬,但因為兩位老人的小兒子在青島工作,老人臨終前叮囑將骨灰撒進黃海中,守著自己的孩子。 記者 董廣遠
不少逝者生前囑咐家人選擇海葬
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相比往年,今年參加海葬的家庭,受逝者生前囑托而來的較多,逝者都希望骨灰能以這種形式安葬,長眠于大海。28歲的荊先生和家人這次就是為了完成奶奶遺愿而來。
“我奶奶是名醫生,對于生死名利一直看得比較淡,思想也比較開明和超脫?!鼻G先生表示,奶奶比較喜歡報紙,對于各種新鮮事物接受能力也很強,生病的這幾年就一直關注海葬,常在閑暇時跟孩子們叨念,希望自己以后也能選擇這樣浪漫的安葬形式,而不是冰冷的墓穴,家人們都很支持奶奶的觀點,也接受這種殯葬新形勢, “奶奶走的時候83歲,從工作人員那里知道海葬報名開始了,當時就決定盡快完成老人的愿望。”。
荊先生的爺爺90多歲,在孩子的陪伴下,乘坐輪椅來到海葬現場,親自為老伴送行,場面令人動容。 記者 董廣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