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濟南樓市“雙限”新政全解讀!限人限錢能管住房價么

  撰稿 張榕博

  就在一個小時前,濟南最新樓市調控政策出爐,不僅限貸比例提高到40%,成為北京樓市調控政策后最嚴的限貸,而且還大幅限制了外地人購房。相比于2011年時出臺的濟南樓市調控政策,這個調控2.0版更具有當前形勢的針對性,至于會不會把兇猛的放假拉下來,別急,請往下看。

  先重溫一下,還很新鮮的濟南“雙限”五條:

  一、購買首套住房商業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由20%提高至30%,購買二套住房商業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由30%提高至40%。

  二、家庭用于購房的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由70萬元調整為60萬元,個人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由40萬元調整為30萬元;本市戶籍家庭購買第三套住房不提供公積金貸款。

  三、本市戶籍家庭已有三套住房的,暫不得再購房。非本市戶籍家庭在我市限購一套住房。

  四、依法嚴厲查處違規炒房、違規銷售等行為,打擊違法資金流,切實維護房地產市場正常秩序。

  第五條,筆者加入的,本通知適用于我市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歷城區和濟南高新區。

  這與幾天前,在濟南樓市圈子瘋傳的幾條小道消息,非常相像:

  換句話說,濟南樓市在限制開發商炒號,增加土地供應后,對一線市場的調控早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而且,節前治理開放商與土地市場,節日期間調控一線樓市,這一舉措,還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樓市新政對房地產市場造成的波動,避免“急火攻心”。

  濟南版“兩限”,有什么新意?

  總結起來,對購房者的影響有三條:

  1、本地居民限購第3套,外地居民限購1套

  2、二套房首付比例從20%提高到40%

  3、全城限購無差別

  這很符合住建部出臺樓市調控政策一貫以來的一條方針:

  “ 保護和支持剛性需求,打壓投資性需求,增加有效供應,抑制房價過快上漲。 ”

  齊魯樓市不動產的一位分析師這樣解析:

  外地居民,有一套房子在濟南安家落戶就可以了,所以要限第二套;本地居民,因為有改善性住房的需求,所以限定在第三套。總體而言,這就算是保護了剛需,又打擊了投資。

  上述兩條新政同南京、杭州等地的調控政策大體一致。不一致的在于政策的分量與方向。

  自從今年全國性的樓市去庫存戰役打響以來,無差別的樓市刺激政策的確讓一些地方的樓市壓力下降,但也讓一些本來不需要去庫存的城市、區域房價暴漲,而一些地區的樓市火爆則與土地供應偏少,剛需被市場刺激過度相關。因此,無差別降溫政策,今后注定要轉變為因材施教,對癥下藥來上來。

  中原地產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未來房地產調控政策將不僅僅是分城施策,更多的將會升級到一城一策。

  樓市新政,會有實效么?

  限購與限貸,一個擋住了人,一個勒住了錢。

  富有的人沒有多余的身份投資,不大富有的人沒有了更多的熱錢買房。乍一看,能沒有效果么?

  下面我們舉正反兩個例子看政策對樓市冷暖的影響:

  先說降溫的正例:

  還記得2011年那場限購、限貸的濟南樓市調控政策么?從數據上看,這場為期3年的調控讓濟南樓市冷了至少2年。

  2011年底,濟南市房地產投資增速同比下降41.9個百分點,房價累計下跌1.1個百分點,二手住房價格環比下降0.1%。

  2012年全年,濟南樓市整體下行。至2013年,濟南樓市才同比上漲(因為2012年同期下行過猛),但每月的房價環比還在下跌。甚至在限購令取消的2014年,濟南樓市仍整體不景氣,并由此開始連續近10個月的環比下跌。

  直到2015年5月,濟南樓市才環比由負轉正。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再看住宅存銷比:

  此圖也可以清晰地看出,在2011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這段濟南樓市調控政策實施期間,濟南樓市存銷比出現了巨大的“U”字形,并在2013年年初時觸底。

  而2014年濟南限購解禁后的樓市出現了幾年來不多見的回溫。

  來看這則取消限購助推樓市回暖的“反例”:

  2014年上半年,濟南全市個人按揭貸款48.3億元,同比下降4.6%;而到了2014年9月底,個人按揭貸款達到了90.1億元,同比增長10.5%。

  不到3個月時間,濟南個貸便激增近40億元,這是為啥?原因很簡單,因為7月份,濟南正式取消限購了,購房人數攀升,樓市回暖。

  這樣一看,限貸與限購,確實不是調控中的軟柿子。 為樓市過熱降溫降壓,應該說是藥到病除。

濟南版樓市調控的預期,最終離降價有多遠?濟南版樓市調控的預期,最終離降價有多遠?

  不過,有人要說,調控了半天,有沒有效果,不就是看房價最后降下來沒有么?

  這話說得似乎有點道理。

  可是,住建部調控樓市的根本目的中,最后只說了抑制價格過快上漲,可沒說一定讓房價降。換句話說,政府調控只是管控房價非理性波動,但房價的漲跌卻是市場的自由。

  這一點,準備買房,或者持幣觀望的人,一定要清楚。

那樓市調控后的房價,是漲還是降,準備買房的人怎么破局?那樓市調控后的房價,是漲還是降,準備買房的人怎么破局?

  筆者請教了很多業內人士,大家的意見卻是四個字:撥云見日。

  如今影響樓市的因素太復雜了,2014年濟南取消限購以后,樓市整體回暖,但房價卻沒漲上來,也就是說,房屋交易量與房價之間,并沒有正相關聯系。

  還有人說,影響樓市的貨幣、信貸與宏觀經濟環境都在變,任何一方面的政策,都可能影響一城,乃至全國的樓市冷暖。

  從調控效果的數據中,政府只需找到完成調控任務的指標,百姓卻不見得能找到要買房,還是要觀望的根本依據。

  這怎么辦?

  筆者告訴你,今天的樓市,有幾條鐵律:

  1、貨幣供應

  即信貸投放量,而非信貸政策。

  人民幣今天超發量達到GDP的200%,因此在市場上沒有更高收益的優質資產出現前,大量游資還是會千方百計鉆政策的空子買房,什么假離婚、假贈與,都是套路。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說得好,不收緊信貸的任何調控政策都沒有作用。

  以剛剛仙逝的復旦大學經濟學家謝百三的話說,房產價格很難跌,即便跌也跌不深。“最主要的原因是貨幣發得太多。”雖然人民幣十月一剛剛加入SDR,但是想要世界各國購買人民幣,緩解中國樓市這個人民幣“堰塞湖”還需時日,一時樓市的錢“滯脹”還消不下來。

  2、供求關系

  也就是看去化周期。

  人們都以為今天的樓市失衡了,房價脫離了正常軌道,全國都在去庫存,可是局地房價卻是越去越漲,比如濟南東部。

  但齊魯不動產的一位分析師告訴筆者,今天濟南東部的房屋供應量可能已經耗盡。截至6月末,濟南商品房待售26.82萬套,其中住宅4.89萬套,商品房去庫存周期約為12.9個月,可是住宅卻僅需要3.3個月。住宅去化周期遠遠低于最佳供需比,換句話說,濟南的住宅市場已經嚴重供不應求。

  而過去幾年,在樓市不景氣的時候,開發商可以選擇延緩新房竣工,延長房屋施工周期的方式等待樓市回暖,房價上漲。因為他們知道,在不景氣的時候賣房,即使降價也沒人買,不如囤著。

  作為買房人,咱們不也是這個思路?特別是那些“剛需”,在樓市不佳的時候,也不急著買房了。

  于是,大家都在等。

  等什么呢?

  等人為控制下的市場供求達到環境轉暖與“饑餓營銷”重逢的恰當時機,賣房子的開盤,買房子的出手。

  3、看看歷史數據。

  從價格反映來看,2011年歷下區的房屋均價是8070元每平米,經過了這5年多的樓市冷暖,今天是降了還是漲了,相信大家都清楚。

最后一個問題,真要離婚么?最后一個問題,真要離婚么?

  今年是猴年,據周圍的親朋好友說,生男孩的媽媽特別多,于是未來又將多了許多“建設銀行”。

  眼見要為下一代的“悟空”們囤一套婚房,年輕的80后,90后爸爸媽媽們,是不是要考慮一下假離婚呢?

  一位公證處的熟人跟我說,2012年、2013年,來公證處辦理離婚財產公證的濟南人并不少,一點也不比今天其它省份的離婚潮遜色。

  然而,剛結婚的小夫妻的愛情,真的馬上要經受樓市的考驗么?難不成,還要去逼父母走一趟民政局?

  筆者思來想去,想出了一個房價走勢的順口溜來:

  限購時,去化周期越長越降,去化周期越短越漲。不限購時,去化周期無論長短,都漲。

  解釋一下:樓市調控可以抑制價格瘋漲。但一旦市場被調節得不瘋狂時,就要看市場供求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