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三八婦女節,在所有媽媽的朋友圈里,二孩無疑是最熱的話題。放開全面二孩一年多來,生育成本、養育負擔讓相當一部分家庭“不敢生、不愿生”。7日,財政部提出個人所得稅改革將考慮扣除二孩家庭教育支出,這透露出國家鼓勵生育的信號。代表委員建議,還應增加社會配套措施,來解決“二孩家庭”的后顧之憂。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臨沂市 婦女兒童醫院院長張艷麗。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濱州市 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濱州醫學院期 刊部主任劉鳳。

  生養壓力大

  生娃得有“錢提”

  “老二從兩個月大開始一口奶粉不吃,只吃母乳,還好家離單位近,每天都是急急慌慌趕回家喂奶。”7日中午,小曦趁著單位午休時間,開車返回家里給老二喂奶。休完產假回單位工作三周,這樣的奔波她每天都要重復。

  在小曦看來,二孩的到來給家庭帶來歡樂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小的負擔。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收入、沒有分擔辛苦的老公、沒有幫忙帶孩子的父母,要老二壓力很大。

  “即使生得起,也養不起,生孩得有‘錢提’。”作為敢生一族,小曦說,好的月嫂不好約,懷孕三個月時就定下了月嫂,晚了根本定不上。六年前,懷老大的時候定的最好的月嫂才3000塊,到了二胎變成了兩個月上萬元。“孩子出生之后,每個月的生活支出多了1000元左右。”

  在小曦這個賬本中,教育支出占了主要部分。她說,再過兩個月老二就得上早教課,每年上課得花1.4萬元。這還僅僅是老二自己,再加上老大幼兒園和興趣班的花費,真是“壓力山大”。有調查顯示,育兒成本已經占到中國家庭平均收入的近50%,教育支出負擔最重。另外,二孩帶來的換房、換車等支出,小曦只能依靠父母了。

  的確,這是很多年輕爸媽“生不起”的原因。國家衛生計生委2015年生育意愿調查結果顯示,因為經濟負擔、太費精力和無人看護而不愿生育第二個子女的分別占到74.5%、61.1%和60.5%。

  教育醫療費用高企

  建議出優惠政策

  “想生的生不了,能生的卻不想生。”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臨沂市婦女兒童醫院院長張艷麗說,生育觀念已發生轉變,年青一代生育意愿不強,大齡家庭想生卻有心無力。而從生到養,女性都難免承擔著更多的社會壓力和負擔。

  “獨生子女政策實施以來孩子養得嬌貴,推高了孩子的養育成本。”此前,全國政協委員、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大鈞提出要給予生育二孩家庭一定補貼的提案,引起了廣泛關注。

  全國人大代表賀優琳曾連續五年建議“全面二孩”。今年,他建議“二孩補貼”的原因在于:根據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的調查,有生育二孩意愿的為20.5%,不想生育二孩的比例為53.3%。

  賀優琳認為,消除育齡夫婦生育顧慮首先應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建議對生育進行財政補貼獎勵等優惠政策,比如減免個人所得稅、生育一條龍檢查費,提高醫療報銷、教育補助的標準,甚至補助奶粉錢。

  給二孩家庭直接發補貼簡單有效,但是相對于高額的教育、醫療、住房支出,補貼能有多大效果?二孩補貼的錢誰來出,是企業還是政府?補貼真能增加育齡期女性的生育意愿嗎?

  公共服務配套跟上了

  生娃才無后顧之憂

  貴州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研究所副所長高剛認為,“二孩補貼”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可能不是太明顯。僅僅從怎么補貼的角度來入手,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二孩生育意愿不強,問題的關鍵不在于補貼與否;大家不愿意去生二孩,最擔心的其實是公共服務體系跟不上、不健全,比如說醫療體系、教育體系不夠完善,撫養孩子的成本太高,所以才不敢生。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濱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濱州醫學院期刊部主任劉鳳發現,社會配套措施缺乏,公共場所難覓哺乳室、母嬰室,撫養孩子也有諸多限制。

  同時,家庭對社會托幼服務也“喊渴”。據了解,我國托幼服務短缺嚴重,0-3歲嬰幼兒在我國各類托幼機構的入托率僅為4%。

  7日,財政部長肖捷明確考慮在個稅中扣除二孩家庭支出,這一回應也讓劉大鈞感到高興。“財政部長對此表態,這表明了政府的態度。”他說,不過具體層面操作還沒講得很細,僅從個稅上下手是個開始,對很多低收入群體的支持力度還是不夠。此外,醫療、新生兒生病和入托等都要增加實際支出困難,給予比較明確的資助,養二孩的實際負擔才能真正減少。

  不過,從山東來看,二孩政策執行情況不錯。2016年出生人口177.06萬人,同比增加53萬人,約占全國出生總量的十分之一,因此被稱為“最敢生”的省份。據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仇冰玉介紹,一孩出生占出生總數的34.2%,同比增加15.7%;二孩出生占比63.3%,增幅為69.9%。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特派記者 王小蒙 周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