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解決

  無勞動能力貧困戶

  雖然貧困戶從數量上減少了,扶貧的任務卻并不輕松,今年我省要實現基本脫貧,而剩余的貧困人口大多是無勞動能力的“老大難”。記者從省扶貧辦了解到,2015年,在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因病因殘致貧的有80.2萬戶,占總數的66.2%;因缺勞力致貧的有15.6萬戶,占12.9%。

  “今年菏澤扶貧工作重點就是要解決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的脫貧問題。”全國人大代表、菏澤市委書記孫愛軍表示,菏澤目前剩余的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較弱,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扶貧開發工作進入“啃硬骨頭”的攻堅期。菏澤喪失和基本喪失勞動力的有294484人,占比63.97%。2016年底返貧、新識別的4414戶貧困戶中,因病、因殘的3097戶,占比達70.2%。

  孫愛軍表示,針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菏澤市采取了資產收益的扶貧方式,利用扶貧基金入股產業,收益按比例給貧困戶分紅。對半勞動能力的老年人,通過扶貧車間實現就業脫貧。目前菏澤建成了1852個扶貧車間,老年人、殘疾人可以在家門口做些簡單的手工活。舉個例子,鄄城縣鄭營鎮西街村貧困戶孫章存夫婦都是身有殘疾的六旬老人,過去農活干不了、打工沒人要,現在在扶貧車間,一月能掙千把塊,年底還能存上三五千塊錢。

  全國人大代表、泰安市委書記王云鵬表示,今年泰安將積極研究扶貧、低保、救助等工作協同推進的機制辦法,切實解決好鰥寡孤獨、留守兒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實際困難,進一步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

  林峰海表示,隨著國家、省級各類扶貧資金的逐步投入,貧困村承接的扶貧資金、資源越來越多,將實現顯著的集體收入,大部分優先用于老齡貧困人口脫貧。可以先將扶貧資產、村集體資源資產折股量化給老齡貧困人口,實現專項扶貧資金變股金、村級資源變股權、集體資產變紅利,讓老齡貧困人口通過資產收益、股權分紅實現增收脫貧。

  劉永富曾表示,要讓國家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如期脫貧,“不留鍋底”,最后通過各種扶貧措施不能脫貧的,也要通過低保措施兜底脫貧。“兜底脫貧,就是要一個也不能少,全省、全國人民一道奔小康。”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濟寧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穎說,比如在濟寧市,對貧困精神病人住院治療個人自付部分全額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