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參會的山東企業家談了什么?齊魯晚報記者采訪梳理發現,企業家們除了聚焦大數據、智能制造、物聯網等新興領域外,還涉及海外并購、創新等話題,這些話題都與山東企業轉型升級密切相關。

  3月6日,國務院李總理來到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資料片)

  王勇:并購貸款希望民企國企同等待遇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西王集團董事長王勇談到西王海外并購加拿大保健品公司。談到海外并購的不只王勇,這與魯企頻頻并購海外企業有關。

  2016年,西王集團收購全球最大運動保健品公司加拿大Kerr,海爾集團海外并購GE家電部分。除此之外,金正大集團并購盧森堡康樸公司24家公司,山東如意集團收購YGM貿易旗下英國風衣品牌雅格獅丹Aquascutum,濰柴動力子公司收購美國德馬泰克全部股份。

  魯企海外并購頻繁動作的同時,也為此后爭取更好的海外并購條件鋪路。王勇建議國家放寬民營企業并購貸款限制,鼓勵民營企業中的行業龍頭做大做強。

  王勇稱,《商業銀行并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以下簡稱《指引》)中規定,商業銀行原則上應要求借款人提供充足的能夠覆蓋并購貸款風險的擔保,包括但不限于資產抵押、股權質押、第三方保證,以及符合法律規定的其他形式的擔保。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政府作為擔保成為了并購貸款的必要條件,這一限定讓很多民營企業望而止步。

  同時,銀行在擬定并購貸款執行細則時,均明確提出優先支持國企并購。在實際操作中,銀行并購貸款業務優先照顧總行戰略性客戶和總行級重點客戶中的AAA級客戶,但能夠達到這些信用等級的基本是國有大型企業。

  王勇建議放寬民營企業并購貸款的限制,取消實際操作中的壁壘,使民企與國企享有同等并購貸款的條件,對民營龍頭企業實施兼并重組給予并購貸款資金支持。

  目前,海外并購已成為山東企業提升技術、品牌、搶占市場的一個重要途徑。山東省兩會期間,海爾集團執行總裁梁海山建議山東省設立地方性的跨國并購專項資金和基金,支持企業到海外尋找發展機遇。

  全國兩會期間,濰柴控股董事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重點談到并購法國博杜安、意大利法拉帝、德國林德液壓的經歷。

  孫丕恕:50分鐘訪談談了94次“大數據”

  “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涉及互聯網技術的詞語在兩會期間多次被山東企業家提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要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應用,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

  在一次50分鐘的訪談中,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94次提到“大數據”,圍繞大數據與創業創新、智能制造關系進行闡述。孫丕恕還提了《關于以信息化引領、推動“中國制造2025”落地的建議》。

  孫丕恕在接受齊魯晚報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制造2025要有一個企業來核心推動,在一個大的平臺上進行數據整合,再出應用,這就像GE引領美國工業互聯網,西門子引領了德國工業4.0一樣。

  GE不光有工業互聯網平臺Predix,以它牽頭還成立了IIC是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各廠商設備之間可以實現數據共享。聯盟成員可以進行積木式創新。

  孫丕恕說,在信息技術支撐智能制造落地方面,中國還缺少與德國SAP比肩的世界級IT龍頭企業,軟硬一體化的智能制造整體方案能力不足。他建議以大企業為龍頭,籌規劃工業云平臺,推動建設國家工業信息中心的建設。

  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認為,工業互聯網將成為制造業國際競爭戰略制高點。他判斷,工業互聯網平臺方向一是智能化,同時用互聯網思維,將用戶連在一起;在智能化中將消費者變為產消者,讓他融入企業中。海爾的COSMO平臺基本上是在這個方向上做的。周云杰建議政府全方位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推動制造業和互聯網深度融合來促進制造業企業做大做強。

  全國人大代表、金晶集團董事長王剛對齊魯晚報記者談到,希望大數據能在幫助企業去產能和爭取“一帶一路”國際市場發揮作用,“運用大數據計算全球產能分布,防止出現產能撞車現象。”

  譚旭光:供給側改革核心是創新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把改善供給側結構為主攻方向,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

  全國人大代表、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董事長萬連步提交《關于聯合協作推動化肥行業供給側改革的建議》。萬連步認為,化肥行業面臨產能過剩、養分利用率低、不合理施肥導致生態環境承壓和資源能源浪費等問題。

  萬連步稱,化肥全行業利潤24.3億元,大幅下降40.7%,行業虧損面34.2%。2016年中國尿素產能約8000萬噸,產能利用率78%;磷肥產能約2370萬噸(折純),產能利用率69%;復混肥料產能利用率30%,新型肥料占比仍然過低,應該支持優質產能,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

  2015年7月,工信部《關于推進化肥行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力爭到2020年,我國新型肥料的使用量占總體化肥使用量的比重從目前的不到10%提升到30%。

  需要加強供給側改革不只在化肥行業,全國人大代表、西王集團董事長王勇提出《關于強化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在農業供給側改革與消費品工業升級中的橋梁作用的建議》。

  針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力的舉措,企業家談得較多的是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濰柴控股集團董事長譚旭光說,濰柴一度庫存2萬多臺發動機,如今每天供不應求,客戶要等三四天才能提到貨。2017年單月銷售近4萬臺,同比增長超過100%,實現了漂亮的V形反轉。

  這個V形反轉是如何實現的?“最主要的推動力是創新。沒有創新,一切無從談起,供給側改革也無從推動。”譚旭光說。

  周云杰說,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就是創造有效供給,圍繞解決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的痛點是創新,用新技術、新材料來解決用戶的痛點,從而促進銷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劉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