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蒜之鄉現“買苗賭漲”

  從去年開始,有關大蒜價格持續上漲的話題一直是各大農貿市場、商超里市民買菜時討論的熱點。記者梳理發現,從去年年初蒜價每斤不足5元,漲至今年3月份每斤10元左右,蒜價一年漲了一倍之多。業內人士分析,大蒜價格高企根本原因是供給不足。本報記者同時發現,在去年5月份收蒜前,中國大蒜之鄉濟寧金鄉縣以及周邊縣域曾出現“買苗賭漲”的情況,有不少人在蒜苗成熟前即直接付錢,以期收蒜后轉手牟利。記者徐曉陽實習生劉東寧

金鄉大蒜國際交易市場上當地人在分揀大蒜 記者徐曉陽攝

  萊蕪日照蒜價到了每斤12元

  不久前,本報記者曾報道過省城多家農貿市場和商超大蒜的價格普遍在每斤9元以上,其中不少超市大蒜的零售價達到每斤10元以上。 歷下區某超市蔬菜專柜一位工作人員曾告訴記者,年后至今,超市內大蒜的價格相對穩定,基本在每斤10.5元左右,沒有過較大幅度的變動。“現在超市內少有比大蒜還貴的蔬菜了。春節期間,大蒜價格曾超過每斤11元,現在稍微低了一些,但也一直沒低于過每斤10元。”

  省物價局3月9日發布的《山東省部分居民生活消費品超市零售價格統計》顯示,3月上旬,我省普通大蒜的超市平均零售價為每斤9.67元,其中濟南大蒜的平均零售價為每斤8.98元,萊蕪、日照的大蒜平均零售價分別高達每斤12.5元和12.8元。

  據統計,從去年1月份開始大蒜出現漲價趨勢,當時市場上大蒜零售價格還不足5元/斤,之后一年內蒜價一直呈現上漲態勢,到2017年春節,大蒜價格一度漲至十多塊。至今年3月份,雖然蒜價未再有大幅度攀升,但每斤蒜價始終沒有低于9元。

  近日,記者前往中國大蒜之鄉的濟寧市金鄉縣了解到,金鄉縣出冷庫的批發交易價已經達到了6.5元/斤左右。

  去年收蒜前出現“買苗賭漲”

  “大蒜價格一直高居不下,究其根本原因還是供需不平衡所致。”金鄉縣大蒜國際交易市場市場部經理徐本合跟記者說道。

  據了解,大蒜在每年8月份左右開始種植,次年的6月份出土,中間經歷包括整個冬季在內的較長生長期。2015年冬天,受凍害影響大蒜種植受災嚴重。此外,種植面積、畝產量的不斷地減少也造成供給不足。據資料統計,2016年金鄉縣大蒜總產量為80萬噸,比上年減少了至少10萬噸。

  “大蒜種植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當前很難實現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所以勞動成本也一直高居不下。”徐本合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16年的時候每斤蒜種價格為6-6.5元,每畝地要300-400斤蒜種,光蒜種的成本就要2000多元/畝。此外加上澆水、施肥、人工等費用,一畝地的成本近5000元。

  供給不足帶來了良好的價格預期,受此影響,在當地出現了“買苗賭漲”的現象。徐本合告訴記者,所謂“買苗賭漲”就是在大蒜價格預期良好的狀下,在收蒜前即有人與蒜農以一定價格成交,待大蒜收獲后再轉手倒賣牟利。多個經銷商向本報記者確認,在去年5月份收蒜前,有不少人即在金鄉以及周邊的嘉祥、單縣、魚臺,與蒜農商定一定價格。待收蒜后,這些經銷商、大中介即運走大蒜。

  “去年,因為產量低,很多人看好大蒜價格上漲,所以不少人買苗,也叫包地塊。從今年來看,出于大蒜預期產量將會大增,且目前成本價較高,包地塊的情況目前還不好說。”有當地人士這樣說道。

  徐本合還介紹說,這幾年還有不少當地人以及外地人做起了承包蒜地的生意,“承包商承包蒜農的土地,每畝地每年給予1000元作為租金,雇用當地種植經驗豐富的蒜農來種植,等來年6月份收成后,將大蒜存入冷庫等待價格高的好時機進行交易。”

  配資公司興起

  在金鄉大蒜國際交易市場還興起了一種專門的“配資”生意。

  金鄉當地有大蒜存儲商向記者表示,所謂的“配資”類似于民間的借貸,配資商把資金借給存儲商作擴大存儲規模之用。配資公司大多為金鄉當地的大企業、冷庫庫主和一些資金富足閑置的個人,而選擇配資的大多為想擴大存儲規模的中小型存儲商。

  值得注意的是,存儲商與配資商之間的“配資”行為無需辦理任何社會公證手續,只要求存儲商存儲大蒜的冷庫庫主作為中間人,配資商以1.5%至1.8%不等的利息將資金出納給存儲商使用,配資金額的發放與限額均無任何門檻。

  “我們從配資商手里拿錢時,把存在冷庫里的大蒜作為抵押,配資商有權利直接對抵押的大蒜進行交易,有時候沒等我們還錢,配資公司就會看著市場行情直接將大蒜賣掉,一來二去,有時候蒜價我們說的都不算。”有存儲商這樣告訴記者。

  此外,不少存儲商告訴記者,行情不好時,配資商加快大蒜出售,增加市場上的供給量;市場行情好時,他們同樣會囤貨惜售,供給再次減少,這樣也會無形中助長蒜價的漲跌。

  外地蒜進入北方市場

  據金鄉當地大蒜經紀人介紹,目前云南的鮮蒜已抵達北方市場,零售價格大多在3元/斤,雖在消費習慣上北方人多喜好曬干的保鮮蒜,但受保鮮大蒜高價格的影響,有不少人轉身購買云南鮮蒜嘗鮮。

  “2010年‘蒜你狠’的十元高價時代結束后,2011年蒜價便一落千丈,成為了‘蒜你賤’,最便宜時賣到8毛錢一斤,這符合市場價格的周期性規律,價格有高便會有低。”徐本合說道。

  從去年開始,全國范圍內普遍擴大了大蒜種植面積。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全國大蒜種植面積增加了近20%,金鄉的種植面積擴大率也在20%左右。

  此外,據徐本合介紹,受2016年冬天天氣較暖的影響,大蒜苗情長勢良好,今后一個時期如果不出現大的自然災害,到6月份大蒜出土時,產量增加會成定局,這樣一來蒜價將會大幅回落。

  “我們做過統計,蒜農蒜價賣到2.5元/斤,承包戶賣到3元/斤時才能保證正常的回本收益,低于這個價格就會賠本,但是不能只從一年的市場情況來做收益情況統計,從五年或是五年以上平均情況來看,種植大蒜的收益還是可觀的。”徐本合說道。

  濟南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征表示,金鄉當地流行的此類“配資”模式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該模式本身并無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應該加強“配資公司”自身權限的規范,以及對配資金額、利息的管控。

  “一方面,閑置資金的流入能夠保障商品的足量流通,有利于調節市場供給;但另一方面,配資商的代收、代售行為無形之中會對商品價格的變動產生影響,存儲商與配資商的惡意聯手易造成市場的壟斷。市場監管部門應對“配資”行為采取必要的監督、管理舉措。”王征說道。

  來源:山東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