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1日下午5點,位于花園路與正豐路交叉口的“最牛釘子戶”順利拆除。 記者郭堯 攝
3月31日下午5點,距離晚高峰的到來還有半個小時,挖掘機朝著花園東路道路中央的“最牛釘子戶”開挖,44分鐘后,9間房屋變成挖掘機身后的一堆渣土,網紅“釘子戶”去而不返。
成為歷史12年的“攔路虎”44分鐘被消滅
從出名到拆除不到兩周時間,其實,花園東路“釘子戶”已經存在了12年。
2005年,市里對花園東路進行整治,但該處房屋土地所有權歸現房主吳剛,土地證上卻是熱力公司的名字,因為產權不明確,那一次土地征收沒能成功。2015年再次整修花園東路,房屋又涉及3家企業,產權糾紛依舊存在,第二次征收又沒成功,兩下一耽誤就是12年。
在附近經營五金生意的王先生說,每天早高峰時,他一邊在路邊干活,一邊看車主們路怒。“原本在最內側車道開著,到了房子這里要并道,后面的車主就拼命按喇叭。尤其是7點半到8點之間,一堵能堵兩三百米。”他說。
挖掘機一響,道路兩側人行道上都站了不少人圍觀,人們紛紛拿起手機拍照見證這個時刻。磚混結構,又都是老房子,挖掘機拆起來“所向披靡”。44分鐘后,全部拆完,12年的“攔路虎”成為了歷史。
歷下市政工程管理局局長李少宇說,“戶主吳剛并不算是實質上的‘釘子戶’,拆遷補償政策一直都在,只是房屋所涉及的三家企業之間存在產權糾紛,補償政策沒能順利進行。并非他與政府死磕索要更多補償。”
對話戶主拆完松了口氣不想給濟南丟人
3月31日晚上8點半,記者輾轉聯系到“釘子戶”戶主吳剛。電話那頭的他正與朋友吃飯。“房子拆了,我也松了一口氣。”他說,雖然自己祖籍是江蘇,但在濟南生活的時間很長,“我退一步,政府先拆,剩下的問題再慢慢解決,不想因為自己給濟南丟人。”
吳剛說,2000年左右,熱電廠欠自己的錢,因熱電廠還不上錢,這塊地就判給了他。到2005年的時候,產權已經轉給他了,但是土地證沒有辦下來,“時代原因吧,不小心就當了釘子戶。”
“現在所有矛盾都解決啦!”與前幾日上一檔民生節目時的嚴肅相比,他語氣輕松了很多,還開起玩笑說,自己不只最近紅,其實一直挺紅的,“因為長在紅旗下嘛!”
因為這段長100米的房屋,花園東路一直被稱為“卡脖路”,“釘子戶”拆除后,市政部門將盡快施工,按照設計要求進行道路建設,李少宇表示,預計4月中旬就能完成全部建設任務。屆時,道路變成完整的雙向六車道,該路段恢復交通,花園東路之堵,將大為減輕。(舜網-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