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上,從南至北有三大經濟圈:珠江三角洲經濟圈、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和環渤海灣經濟圈。
在5月5日的山東省政府常務會議上,山東省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環渤海合作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這也就意味著,國務院批復《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綱要》一年半之后,山東正式向渤海灣經濟圈”靠攏“。
參與環渤海地區合作,是山東第一次全區域進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作為黃海之濱的青島,若能深度參與環渤海地區的經濟發展,無疑是相當大的利好。

2015年10月,國務院批復《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綱要》(《綱要》),提出努力把環渤海地區建設成為我國經濟增長和轉型升級新引擎、區域協調發展體制創新和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面向亞太地區的全方位開放門戶。
根據《綱要》,環渤海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遼寧省、山東省、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面積186萬平方公里。
“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的一系列部署,為我們明確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先行先試的良好契機。” 山東省省長龔正說,山東作為環渤海地區的重要省份,要強化機遇意識,結合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加速打造成為環渤海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 極,努力在東部地區實現率先崛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
從省長的講話中可以看出,參與環渤海區域合作發展,將是山東經濟的機遇和突破口。

山東省通過的實施意見中,有很多青島元素。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推進建設濟青高鐵;在區域開放共贏上, 提到加快巴基斯坦海爾—魯巴經濟區;另一大亮點,就是申請國家批準建設泛 濟青煙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
這一亮點很值得一說。
在三大經濟圈中,珠三角是外資推動型,長三角是民資主導型,環渤海地區(包括京津冀)則是國資主導型,傳統計劃體制的慣性影響較大,盡管近些年所有制結構調整加快,但國有經濟比重仍相對較高。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新舊動能轉換方面,環渤海地區壓力最大,山東就是典型代表。正因為如此,4月份總理考察山東時特意叮囑要做好新舊動能轉換。
如果山東申請國家批準建設泛濟青煙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無疑會釋放巨大的政策紅利,加快山東的經濟轉型。
其實,《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綱要》中多次提及了青島。尤其是發揮青島優勢產業以及交通樞紐方面。
綱要指出,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山東是環渤海地區的核心區域和對外開放戰略前沿,也是輻射帶動整個區域合作發展的重要引擎。其中, 山東半島地區以濟南、青島為中心,以煙臺、濰坊、淄博、威海、德州、東營等城市為支撐,統籌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 加快青島西海岸新區發展。
對青島而言,融入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的一條重要軸帶就是青(島)濟(南)石(家莊)太(原)發展軸。 濟青、石濟、石太交通干線的沿線地區,是貫穿環渤海南部地區的重要橫向聯絡軸和產業集聚帶。以青島港等為門戶,以青島、濟南、石家莊、太原為中心,進一步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加強山西與沿海地區的交通銜接,密切晉冀魯經濟聯系。青島—濟南—石家莊—太原要建設快速客運鐵路。
《綱要》提出,要強化沈陽、大連、天津、青島機場的區域樞紐功能,新建青島新機場。
《綱要》稱要求各城市加強金融合作,推動沈陽、大連、濟南、青島、石家莊、呼和浩特依法吸引國內外金融分支機構和地區總部入駐,引導地方金融機構堅持差異化市場定位,積極服務實體經濟,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跨地區參股地方商業銀行。
支持青島、濟南、唐山、石家莊、邯鄲等城市鋼廠環保搬遷、就地改造或轉型發展,加快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

《綱要》將青島港列為山東沿海港口群中的主要港口,重點發展集裝箱干線運輸和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資運輸,相應發展液化天然氣、商品運輸和郵輪運輸。要求提高天津、大連、青島等主樞紐港的國際中轉能力和區域通關試點方面的合作。
此外,《綱要》還要求青島發揮郵輪母港優勢,聯合開發國際郵輪航線。加快打造入境旅游直接通道,加強國際旅游協作,積極培育旅游口岸城市。
環渤海地區被許多經濟學家譽為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之后的中國經濟第三個“增長極”。《綱要》也提出,到2030年, 環渤海地區將成為中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濟合作區。這次山東史無前例的深度融入,對于青島而言,也是不錯的機遇。
來源: 青島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