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新華社發布消息報道山東“就業扶貧車間”發展情況。消息發布后,央廣網、央視網等央媒紛紛轉發該報道關注山東省的這一扶貧模式。

  新華社的消息說,截至目前,山東共建成“就業扶貧車間”2790個,通過這一扶貧模式,已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8.9萬人。此外,山東還通過發放創業扶貧擔保貸款、開展短期就業培訓等手段,促進建檔立卡人員脫貧。

  新華社記者援引山東省人社廳副廳長房波的話說,山東從規范提升“就業扶貧車間”、設立“創業扶貧工坊”、開發公益扶貧崗位、開展勞務協作扶貧、開展技能扶貧培訓五個方面加大就業扶貧力度,2016年實現20.1萬貧困人口轉移就業,帶動實現脫貧35萬人。其中,“就業扶貧車間”模式從一定程度緩解了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用工難題,帶動了貧困村集體經濟,目前已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8.9萬人。

  房波說,山東還將加強對“就業扶貧車間”的統一管理。對已建成的“就業扶貧車間”統一編號、統一標識,通過全省統一的“就業扶貧車間”數據平臺,實現“就業扶貧車間”的信息公開、運行動態監管等。

  此前,國家人社部網站曾發文章稱,山東省打造“就業扶貧車間”推進就近就業精準扶貧。文章說,山東省從貧困人口實際出發,以菏澤鄄城為發起地,打造以“就業扶貧車間”為載體的就地就近轉移就業脫貧模式,成功實現了部分貧困人口的有效脫貧,一定程度緩解了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用工難題,發展壯大了貧困村的集體經濟,營造了就業脫貧的良好社會氛圍。目前,“就業扶貧車間”已在全省范圍生根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