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市規劃局公示了《環膠州灣概念性城市設計》。方案對環膠州灣區域的現狀山體、河流、濕地、岸線等資源條件進行梳理,確定城市空間塑造的藍綠基地。依據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用地功能布局,借鑒國際海灣建設經驗,打造人工與自然風貌交融,現代與傳統風貌融合,“碧波帆影、綠洲雁行、晶彩水岸、醉美膠澳”的現代都市海灣形象。

  環膠州灣地區是青島市建設世界知名海灣城市,實施膠州灣生態資源保護與“三灣三城”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的核心區域。目前沿岸地區建設進程加快,亟須從總體城市設計角度強化環灣城市空間特色。從城市自然山水環境來看,環膠州灣沿岸地區地勢平坦,入海水系密集,該區域發展應以建設環灣優質生活圈和塑造高品質海灣城市空間為前提,重點控制濱海空間輪廓線、合理把握空間形態的節奏變化,并引導建設用地的開發強度布局。

  在此背景下,本次規劃在整合相關保護利用規劃基礎上,以生態保護為前提,制定總體城市設計,旨在從空間特色塑造角度銜接總體與詳細兩個層面規劃,引導沿岸地區空間有序建設。

  根據公示方案,規劃總面積750.6平方公里,其中海灣面積370.6平方公里,陸域面積380平方公里,環膠州灣核心圈層涉及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城陽區、黃島區(西海岸新區)、膠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7個區(市)。具體區域為南起團島,沿四川路—冠縣路—膠濟鐵路線—杭州路—四流南路—洛陽路—重慶路—白沙河—流亭立交橋—308國道—正陽路—環膠州灣高速—江山路—嘉陵江路—漓江路(濱海大道黃島段)至唐島灣海岸(含團島和鳳凰島)。

  方案從“岸線向腹地、平面向空間”兩個維度,提出了五個控制型原則和思路。

  ——強化“生態格局”。加強灣底濕地保護,強化“生態間隔,組團布局”的城市空間結構,嚴控組團建設邊界,長遠推動灣區生態用地內的建設項目搬遷,杜絕侵占、積極修復。

  ——預留濱海開放空間。控制預留環灣濱海公共開放空間,繼續推動岸線整理,建設濱海綠道和城市公園,還岸于民。

  ——控制濱水建筑高度。控制濱水第一排建筑以低、多層為主,形成平緩開闊、融海融綠的空間形態效果。

  ——引導濱海城市輪廓線。保護自然山體背景輪廓,預留山海視線通廊,引導近岸建筑高度布局,形成節奏變化,層次豐富的濱海城市輪廓線。

  ——塑造濱海特色風貌。結合濱水城市功能,鼓勵形成整體和諧、豐富多樣的環灣建筑風貌效果。

  來源:大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