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6月14日訊 在山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成為各代表團分組討論的熱點話題之一。發展鄉村旅游、規模化種植搞特色果蔬、家門口建扶貧車間……大眾網記者注意到,各地的代表們通過基層調研,帶來了各具特色的產業扶貧新路徑。
“脫貧攻堅關鍵要立足當地實際,發展特色產業。”14日下午,濰坊團代表,濰坊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臨朐縣委書記顧建華高興地告訴記者,通過找到產業扶貧新路子,該縣114個省定貧困村去年已全部摘帽,脫貧后要繼續帶領大家集體奔小康。
顧建華說,從大棚里種櫻桃到大山里種蘋果,再到蜜桃、山楂、核桃等等,近年來,臨朐縣從每個貧困村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組織領導作用,找準適合當地規模化種植的特色果蔬品種,通過建立村集體合作社的形式,帶領村民集體致富。臨朐縣這種“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精準扶貧模式,目前已在濰坊全市推廣。

同樣,在脫貧攻堅中成效顯著的還有菏澤的“三個一脫貧”模式。14日上午,在參加菏澤代表團分組討論時,菏澤團代表、菏澤市委副書記李建華說,該市通過推廣“一戶一案”精準扶貧、“一村一品”產業扶貧和“一人一崗”就業扶貧,這種“三個一脫貧”模式,僅去年一年就讓當地44.7萬人順利脫貧。未來,菏澤將把“一村一品”發展成“一村多品”,“一人一崗”,要推廣鄄城縣的經驗,把扶貧車間建在家門口,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實現脫貧。

“產業扶貧就是把‘輸血’變‘造血’”,在德州代表團,禹城市委書記張安民說,該縣根據貧困戶的不同情況,集中打造了集裝箱養魚、向陽坡蔬菜種植和蝴蝶蘭等產業項目。除了產業扶貧,禹城市還通過教育扶貧對考上大學的學生全額救助,對因病致貧的貧困戶進行大病醫療補助扶貧等。
記者注意到,在扶貧方面,黨代會報告中提出,2020年底前,山東要全面完成黃河灘區60萬群眾脫貧與遷建工作。在菏澤,目前有兩個試點村的村臺已開工建設。李建華說,菏澤黃河灘區后續還將有16個村臺建設今年有望開工。

在泰安市東平縣,試點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兩年后,目前第一期涉及600多戶的遷建工作基本完成,今年8月份就能回遷入住。泰安團代表、東平縣委書記趙德建說,在做好遷建的同時,該縣還將圍繞貧困戶規劃布局發展產業,通過培訓讓一部分有勞動能力的群眾掌握技能,為他們的就業提供保障。(大眾融媒記者 王磊 樊思思 趙洪棟 亓翔 王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