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安街知事
原標題:當你老了,是去跳“廣場舞”OR參加“暴走團”?
日前,山東臨沂一中老年晨跑團占據主路內側車道“暴走”,一輛出租車從后方撞入人群,致1死2傷。“暴走團”事件以一種慘烈的方式闖入公眾視野,持續引發熱議。

跑跑步,卻發生交通事故導致人員死傷,這是誰都不愿看到的悲劇。而更讓人遺憾的在于,如果該晨跑團沒有因道路施工而跑上主路的話,這起悲劇原本可以避免。也正因此,輿論有些“一邊倒”地同情出租車司機。繼洛陽老人搶占籃球場、鄭州大媽烈士陵園跳廣場舞、廣場舞與高考狹路相逢之后,臨沂“暴走團”似乎成為老人群體的又一新劣跡。
規則需要遵守,這是普遍共識。幾個老人因不守規則付出了慘重代價,但這并不代表,整個社會就可以去指責甚至謾罵整個老人群體。人人都有父輩、祖輩,稍想一下就會知道,老人并非不守規則專業戶。即使他們有些行為我們無法完全理解,即使他們有些固執或者古板,但與“壞人”、“為老不尊”、“倚老賣老”等等指責,并不必然有什么聯系。如果僅僅因為幾樁個案,就將老人群體污名化,那不只是思想上的懶惰和言語上的刻薄,還暴露出言者的惡意。
講文明、守規則,其實每個群體都需要補課。公共空間,人人共享,人人也都有遵守公共秩序的義務。這些年,中國經濟實力日漸提升,文明素養也在跟上,但跟的步伐確實還應該加緊一些。以讓人尷尬的“中國式過馬路”為例,其中可能既有老人小孩,也不乏年輕男女,似乎只要人多勢眾,就可以將“文明禮讓”拋在腦后。改變法不責眾的思維慣性,涵養規則意識,每個群體都有份參與,不能把板子光打在老人身上。

不可否認,一段時間以來,老人群體確實頻頻陷入公共事件的爭端之中,何也?除了有人笑稱,老人不上網,網絡編輯盡是年輕人之外,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但從公共設施建設到社會公眾心理,似乎都沒有做好準備迎接這股已然襲來的“銀發浪潮”。
中國究竟有多老?數據顯示,2015年,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22億,占總人口的16.15%,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據聯合國統計,到本世紀中期,中國將有近5億人口超過60歲,而這個數字將超過美國人口總數。
當下這批老人,可說伴隨著中國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他們為家庭、社會、祖國工作了大半輩子,也理當分享發展紅利。有些退休的老人,領著退休金,含飴弄孫之余,每天還有大把空閑時間。跳跳廣場舞、參加晨跑隊,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確實都是不錯的選擇。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體會,當看到大爺大媽跳著類型各異、又都活力滿滿的舞蹈,內心會生發出一種和諧美滿的感受,甚至向往自己退休之后的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說,老人的晚年生活過得如何,從側面折射出一個社會的發展成就與文明溫度。
莫道桑榆晚,人間重晚情。每個人都會老去,也都盼望自己的老年生活能夠多姿多彩。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面對還將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我們每一個人和整個社會都應該做好準備,充分正視老人的需求,學會與他們共處,比如多添置些硬件設施、多花功夫引導老人文明生活……只有每個群體都在相互信任與理解的大前提下行動,我們才更可能共同創造出各得其所、相互尊重的社會。
當你老了,是去跳“廣場舞”還是參加“暴走團”?時常想想這個問題,就會對老人多出些理解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