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24小時濟南7月20日訊 今天,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山東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了9.7%,PM10下降了10.4%。省級財政共發放生態補償資金1.86億元,濱州、濰坊、臨沂3個市上繳了580萬元。
省環保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安德說,上半年,80個省控點位監測表明,全省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平均濃度分別為65、120、30、38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9.7%、10.4%、28.6%、2.6%,但PM2.5、PM10絕對值仍然是國家二級標準的1.85倍和1.71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上半年平均濃度已優于國家二級標準;“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天數平均為125.4天,同比增加7.8天;重污染天數平均為11.7天,同比減少1.9天;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51.6%,同比增加2.9個百分點。我省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7個傳輸通道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7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1%,但絕對值仍然是國家二級標準的2.2倍。
生態補償金方面,上半年,省級財政共發放生態補償資金1.86億元,日照市獲得生態補償資金最多,為1698萬元。3個市上繳生態補償資金580萬元,濱州市上繳244萬元、濰坊市上繳220萬元、臨沂市上繳116萬元。
王安德說,山東進一步提高了單位濃度生態補償資金,由40萬元提高到80萬元,對空氣質量連續兩年達到二級標準的市,省政府予以通報表揚并給予一次性獎勵,下一年度不再參與生態補償。同時,新增了單項因子達標獎項,即PM2.5、PM10年均濃度達到二級標準的市,省級分別一次性給予600萬元獎勵;NO2、SO2年均濃度達到一級標準的市,分別給予300萬元和200萬元獎勵。堅持每月通報各市空氣質量狀況和改善幅度排名,并參照全國74個重點城市排名,排出全省城市相對位次,層層傳導壓力。
為進一步加快大氣污染治理,山東全面推廣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全省249臺單機1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中,已有240臺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其余9臺正在停產整治;791臺單機10萬千瓦以下燃煤機組中,已有467臺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同時,加快推進“散亂污”企業清理取締,7個傳輸通道城市目前共排查出“散亂污”企業55227家,其中,清理取締類23215家,整改提升類32012家。截至7月17日,已清理取締19170家、整改提升22545家。
今年10月底前,7個傳輸通道城市計劃淘汰燃煤小鍋爐15704臺,合計15766蒸噸/小時。截至7月17日,傳輸通道7市已關停淘汰14092臺燃煤小鍋爐,合計13245蒸噸/小時。四是加強機動車污染控制。上半年,全省淘汰21萬輛老舊車;全省高速公路、國道和省道沿線已有3877個加油站點銷售車用尿素,用作柴油發動機氮氧化物還原劑,占比為93%。(大眾網-山東24小時記者 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