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黑麥是甘肅省臨夏縣人,在淄博生活了6年,目前在淄博石村社區經營一家面館,一家人本來其樂融融。但7月下旬,5歲的兒子馬杰忽然查出患有“幼年型粒-單細胞白血病”,這種病情目前僅在山東出現過三例,是白血病中十分罕見的類型。一張病員化驗單讓整個家庭的歡笑戛然而止,就此背負上巨額手術費的重擔。

2016年,兒子馬杰身上開始出現紅疹,起初只在腹部和后背上有米粒大小的紅點,后來變成黃色的膿包,并蔓延到頭皮和腳底。“膿包長在他頭皮上,破了之后原來的位置就沒再長頭發了。”回憶起兒子生病時的場景,母親祁胡非眼里滿是心疼。“我們帶他跑遍了好多診所,但都懷疑是過敏,試了好多方法都沒有效果。”

今年6月份,兒子馬杰腹部開始腫大,四肢干瘦,并開始伴有咳嗦和口腔潰瘍等癥狀,馬黑麥和妻子祁胡非開始帶著兒子四處求醫問藥,但一直未能確診,癥狀隨之逐漸加劇,始終不見好轉。“我帶著兒子跑了淄博兩家醫院,做了血液檢查,但醫院都查不出是什么病。”祁胡非說。
7月28日上午,馬黑麥再次帶著馬杰來到淄博市中心醫院,經過骨刺化驗,醫院懷疑是“幼年型粒-單細胞白血病”,并建議他們立即轉院治療。7月31日,在千佛山醫院兒血科的檢查下,馬杰最終被確診為“JMML幼年型粒-單細胞白血病”。
“結果出來的時候他爸爸第一個打電話通知我,當時他的情緒非常激動,說為什么我的兒子得了這種病,是不是醫生看錯了,讓我過去再陪他檢查一次。”馬杰的叔叔馬旭說,第二天,他從淄博趕到濟南,在會診專家的一致表態下,才接受這個事實。“專家說這種病非常罕見,手術復雜,目前為止他們在省內只碰見過三例。”
有人開車十幾路 只為吃一碗面
為了籌得更多的錢幫兒子,他們將兒子的境況做成海報掛在門前,一時間引起了淄博市民的熱議。許多市民紛紛在朋友圈轉發,也吸引了不少熱心人士來做免費的志愿者,幫助照顧生意,甚至有市民駕車十幾里路只為吃一碗面,獻上一份愛心。

14日早上九點多,就開始有顧客陸續來店里用餐。“我在朋友圈看到了消息,趁著今天休息,就趕過來吃頓飯,每個人的力量都是微薄的,能幫一點是一點。”淄博市民郭女士在早上九點半就來到店里點了一份炸醬面,“看著孩子覺得很可惜,這么小就受這么大罪,實在讓人心酸。”說話時,郭女士忍不住哽咽。
據馬旭回憶,9日中午,一名中年男子來到店內點了150份蘭州拉面并付了錢,臨走前叮囑說先不要做,等他們過來前打電話,但至今都沒有過來吃面。“張貼出海報后,陸陸續續的好心人非常多,還有馬杰的幼兒園同學和老師,也都過來獻愛心。有些顧客吃一碗面付一百元現金就走了。”據馬旭介紹,經過社會愛心人士的關心和幫助,已籌集到11萬元左右的善款。
據悉,馬黑麥的大女兒馬玉蘭今年十歲,三個月時因為高燒患下重度腦癱,生活起居也需要家人的照顧。而在兒子最近的骨髓配型報告中,大女兒馬玉蘭跟兒子配型的匹配率最高,能達九點多。雖然配型成功,但是但隨之而來的手術卻成了更大的難題。

專家表示,目前他們尚未接觸過這種手術,對于手術的成功率并沒有十足把握,“專家說目前廣州南方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和北京兒童醫院分別做過一例,他建議我們轉院到上海或者廣州去找相應的專家,這樣成功率能在65%左右。”
如果您想幫助馬杰一家,可以聯系馬杰的父親馬黑麥,他的手機號為155-8935-5535。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馬玉姝 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