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治氣”放大招 采暖季將停止土石方作業-新華網山東頻道

  在昨日(4日)召開的濟南市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會議上,濟南印發了濟南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實施方案。濟南提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全市及各縣區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8%以上,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15%以上。

  縣區空氣質量監測站原始數據實時上傳

  濟南將建設完善空氣質量監測網絡體系。2017年10月底前,各縣區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原始監測數據按規定實時上傳至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上傳率達到90%以上;10月底前,章丘區及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監測站點全部上收到省級環境監測部門。各縣區要布設降塵量監測點位,做好數據質量控制,每月向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報送降塵量。全面推進各鎮(街道)監測站點建設、數據發布及排名工作。

  7190家“散亂污”企業清理取締工作本月完成

  圍繞加快推進“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濟南提出,2017年9月底前,完成7190家“散亂污”企業清理取締工作。其中關停取締5424家,提升改造1766家。對已經核實的量大面廣“散亂污”企業,本著“先停后治”原則,區別情況分類處置。涉大氣污染排放列入淘汰類的,一律于9月底前依法依規關停取締,做到“兩斷三清”(斷水、斷電、清除原料、清除產品、清除設備),實行掛賬銷號,堅決杜絕已取締的“散亂污”企業異地轉移和死灰復燃。列入整合搬遷至合規工業園的,按照發展規模化、現代化產業的原則,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凡被核查出環境違法違規行為的,按相關規定從嚴處理。

  濟南提出,要持續開展“散亂污”企業集群排查整治。各縣區政府要繼續開展拉網式全面排查,實行動態更新和臺賬管理,自10月1日起,凡存在瞞報漏報涉大氣污染排放“散亂污”企業集群的,納入環保督察問責。對“散亂污”企業集群要實行整體停產整治,制定總體整改方案并向社會公開,按照統一標準、統一時間表的要求,同步推進區域環境綜合整治與企業升級改造。凡被環保核查達不到要求的,本著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并對違法企業依法頂格處罰。 濟南“治氣”放大招 采暖季將停止土石方作業-新華網山東頻道

  10月底前力爭完成9萬戶以上氣代煤或電代煤工程

  濟南提出,要加快散煤污染綜合治理。全面完成以電代煤、以氣代煤任務。2017年10月底前,確保完成5萬戶以上、力爭完成9萬戶以上氣代煤或電代煤工程。抓住濟南列入中央財政支持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的戰略機遇,持續加大工作力度,確保10月底前取得實質性進展。

  濟南還將嚴格控制煤炭消費量。2017年12月底前,在已提前實現煤炭消費總量比2012年減少130萬噸目標的基礎上,采暖季比去年同期減少70萬噸。

  針對高排放貨運車輛建立全天候全方位管控網

  濟南提出,要嚴厲查處貨車超標排放行為。建立對柴油車等高排放貨運車輛的全天候、全方位管控網,確保公路貨運車輛達標排放,倒逼企業加快提高鐵路貨運比例。城鄉交通運輸、公安機關交通管理等部門應積極配合支持,確保2017年12月底前完成9臺固定式遙感設備、1臺移動式遙感設備安裝,建成互聯互通、共管共享的遙感監測網絡,全面篩查超標排放車輛。

  此外,2017年10月起,各縣區政府均應組織公安機關交通管理、交通運輸、環保、城管執法等部門,在貨車通行主要道路、物流貨運通道等,每天開展綜合執法檢查,對違法車輛一律從嚴處罰。

  對于上路行駛的超標排放車輛,可由環保部門配合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從嚴處罰并全部勸返。對于通過路檢路查和遙感監測等排放檢驗發現的超標排放車輛,要溯源車輛制造企業、排放檢驗機構、所屬運輸企業、注冊登記地、行駛途經地等,并向社會曝光。對于問題突出的相關企業,實施多部門聯合懲戒,嚴厲處罰違法行為,依法責令車輛制造企業限期整改,督促所屬運輸企業及時淘汰更新超標車輛。對于弄虛作假的排放檢驗機構,依法頂格處罰,情節嚴重的,由相關部門取消其排放檢驗資質。對于車輛注冊登記地、排放檢驗地和行駛途經地的監管執法不力者,實施行政問責。

  濟南要求,自2017年10月起,各縣區禁止銷售普通柴油和低于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內河直達船舶燃料油“三油并軌”。 濟南“治氣”放大招 采暖季將停止土石方作業-新華網山東頻道

  在秋收階段開展秸稈禁燒專項巡查

  濟南提出,自2017年9月起,在秋收階段開展秸稈禁燒專項巡查,充分利用衛星遙感等手段密切監測各地秸稈禁燒情況,對未監管到位造成區域環境影響的,嚴格追究相關縣區政府及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責任;對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發現秸稈焚燒情況的,一律嚴肅問責。

  此外,采暖季期間,停止各類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土石方作業和房屋拆遷施工等。對于重大民生工程和重點項目涉及土石方作業確實無法停工的,由項目建設單位申請,行業主管部門初審,報市政府同意后實施。各相關部門要將其作為檢查重點,嚴格監管。出現違規的企業,按相關規定上限處罰,并向社會公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