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蕾收到的學生送她的明信片, 字里行間都是滿滿的情誼。趙蕾收到的學生送她的明信片, 字里行間都是滿滿的情誼。

  “酶工程有多奇妙,酶是最美的記號,我每天睡不著,惦記著酶的功效……每一分每一秒,都陶醉在酶的懷抱。”聽著學生用專業知識配詞的酶工程版《小酒窩》,山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趙蕾,終于感到自己此前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為讓學生們上好枯燥的生物專業課,近三年來,趙蕾編寫60多段順口溜和幾十首詩歌,將人文情懷帶進理工類課堂,不僅贏得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收獲了滿滿的幸福。

  齊魯晚報 記者 郭立偉     

  為學生編教材 比職稱評定重要

  剛過去的暑假,山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趙蕾一日未歇,埋頭于《酶工程》雙語教材的編寫。“趁著假期里抓緊寫,等明年3月份學生就能用上了。”想起去年9月開學時,學生人手一冊《食品發酵工藝學》雙語教材如獲至寶的表情,趙蕾內心仍然充滿成就感,這是全國同類教材暨山東師范大學第一本雙語教材。

  2003年,趙蕾博士畢業就承擔了酶工程和發酵工藝學的主講任務。8年后她創立了與理論教學密切對應的綜合性大實驗。

  指導研究生過程中她發現,本科階段的學生幾乎沒機會接觸專業英語,這導致他們畢業后閱讀英文專業文獻不適應。于是她決定開展雙語教學,并編寫雙語教材。

  那時,趙蕾面臨職稱評定,且職稱評定中國家基金的分量很重,但趙蕾覺得自己的課題經費已足夠用于研究生培養,2009年寒假,在理應集中精力埋頭撰寫修改國家基金申報書的日子里,為人師表的責任感驅使趙蕾把原來的課件推倒重來,制作了全英文課件,開學后就開展了當時為數極少的雙語教學。

  “在旁人眼里,我可能是個傻子。”但當學生手捧自己編寫的教材,那如饑似渴的眼神讓她收獲到前所未有的滿足感。

  經她悉心指導的研究生,都在國內一級學報、核心期刊和SCI發表了高質量論文,“我的快樂就來源于這三尺講臺。”

  享受上課過程 編順口溜傳知識

  “微生物,小小噠,好事壞事都干噠。食品工業要靠它,營養可口美美噠……換個對象就好啦,分解廢物靠它啦。”去年從山師本科畢業的崔慶宇,順利保送到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讀研究生。時至今日,這個熱愛自然科學的女生,還時不時像哼歌一樣哼起本科階段趙蕾教過的順口溜,這些俏皮可愛的句子,讓原本乏味無趣的學科知識一下子活靈活現起來。

  “感覺像烙在了腦海里,上課時一接觸到相關內容,腦海中就條件反射一樣地彈出來,”崔慶宇笑著說。崔慶宇說,自己最終選擇了微生物這一方向,完全得益于趙蕾的課堂教學,“趙老師能把課上得活色生香,上她的課永遠都有期待,而且她不會讓你失望。”她跟同學們能明顯感覺出來,趙蕾老師也非常享受給學生上課的過程。

  2014年,趙蕾苦思冥想如何豐富課堂教學,病榻上偶然編了一段“膜分離”的順口溜:“杞人憂天是過濾,除菌能手找微濾,濃縮除鹽用超濾,純水制備不憂慮。”首次課堂使用,效果就極佳。從此,她編寫順口溜一發而不可收。

  近三年來,趙蕾寫了近百首順口溜和詩歌,成為學生上課的“秘密武器”。“考試時,一想到順口溜,就什么都想起來了,因為順口溜每一句都對應著一個知識點。”

  人文素養 帶進理工課堂

  2016年11月,趙蕾申報了一個教改課題:大學理工科教學中人文素養的滲透及其實施途徑。趙蕾了解到,國外知名高校一直在提倡通識教育,而我國理工科文理課程的相互滲透性不強,培養出來的人才思維廣度不夠。而長期以來,高校理工科課堂的單調、枯燥是造成學生逃學、厭學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4年開始,她便將國外通識教育的理念運用于課堂教學,把中國傳統文化,如詩詞、對聯、音樂等滲透到理工科教學,做到文理結合、中西合璧。結合課程的知識點,她共自編60余段押韻知識口訣,結合課件出現的英文單詞講過的英語成語諺語多達100余句,通識教育涵蓋每一堂課,開展的課前5分鐘活動也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鍛煉自己的機會,讓學生愛上課堂。

  為活躍課堂氣氛,趙蕾多次在課堂上撫琴高歌,并帶動學生展現自己的才藝,將專業知識和人文詩詞結合在一起。2014級生物技術專業七個男孩借鑒大話西游“愛你一萬年”改編視頻表白酶工程,并將酶工程的專業知識融入“再別康橋”……

  延伸閱讀

  理科生寫信、寫詩詞感謝恩師

  為學生們殫精竭慮,趙蕾也收到了學生的深情回報。近三年來,她共收到學生們近4萬字的郵件、短信及卡片等,那些肺腑之言,表達了學生對老師的一片真情和愛戴,以及對老師教學方法的支持和喜歡。

  “原來大學理工課堂上不只有枯燥的知識,還有詩和遠方。”在趙蕾的酶工程課結束后,山師2012級生物技術一班的趙鑫作詞《蝶戀花·寄師》送給趙蕾,意境與情義兼備,很難想象這出自于理工類學生之手,讓趙蕾大為感動:

  初識酶課意闌珊,翻閱幾張,天旋地轉。

  幸得佳師巧指點,記憶詩歌原不難。

  惟愿我師身康健,桃李不言,九州看遍。

  臨別寄詞與師談,感師恩情千百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