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爺爺普通的就像是沙海里的一粒沙子,但是不平凡的事跡聚沙成塔,為我們樹立了一個黨員應該做的一切。”這是一位遠在新疆的山東籍作家在描述他革命時期爺爺為他樹立的良好榜樣時,寫下的一段話。他在提及爺爺的時候表示,雖然只是軍隊中普通的一名軍人,但是爺爺的一言一行中,讓他學到勤懇、扎實等良好品格。
當我們在讀有關回憶類的故事時,尤其是有關革命年代的記憶,讓我們能從那時的人物、情境之中,收獲太多感觸,在字里行間流露的感情,也會將那段珍貴歷史分享給我們,會讓我們常懷感動、心懷感恩。
一篇文章:講好山東故事牽手六旬作家
今年已經60歲的作家陳俊舟,作為一名山東老一輩革命軍人的后代,在爺爺和他的父親跨越大半個中國,在那段艱苦的革命歲月淬煉后,現在全家定居在新疆,生活平靜,他說自己的日常生活就是好動,白天到處走走,晚上筆耕不輟。
他在偶然得知山東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主辦,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發展研究中心承辦的“講好山東故事·守護文化根脈”——好客山東征文大賽時,特地把對山東的印象和曾經回到山東家鄉的片段,用優美的文字和細膩的筆觸,抒發出自己對于山東的眷戀之情。
在文章中,將沂蒙山區的景致描繪成一幅精美畫卷,同時那段沂蒙山區的紅色記憶,讓作家也感到紅色記憶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革命的成功,更是在革命之后,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這也讓他更加堅定再次回山東走走看看的決心。
陳俊舟不僅認真寫好自己的投稿文章,還催促自己的夫人寫好一篇《山東放歌》投稿到此次征文活動中。作家夫妻二人對山東深深眷戀之情可見一斑。
陳俊舟表示,在讀高中的時候就喜歡寫文章,那時文章發表還是用活字印刷到報紙、雜志或者書上,他說那時候的自己篤定:“鉛字是生命的延續。”從那時起,他便和文字結下了難以割舍的緣分。
對于此次征文活動,陳俊舟表示,這次活動能夠讓許多在外的山東人,重新回憶起山東的點點滴滴、一草一木,同時,也能為更多的旅游景點增加文化底蘊。對此,他號召更多的作者參與到此次征文中,為征文活動創作更多更優秀的文學作品。
一段故事:革命時期山東人的“闖西關”
作為一名山東革命軍人后代的陳俊舟,他說自己1歲的時候,就跟著父母踏上了前往新疆找尋爺爺奶奶的漫長旅程。
“那時候的爺爺,別人都在闖關東,他卻因為老鄉的原因踏上闖西關的征程。”陳俊舟表示,在那時爺爺機緣巧合進入到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兵團,跟隨兵團進入到新疆。
“他常常跟我說的是當兵時一種責任,需要保家衛國,這是一種愛國主義情感。”陳俊舟表示,爺爺曾說過讓他記憶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把死留給自己,把生留給戰友。”而陳俊舟的爺爺在部隊中一直踐行著這一信念。
陳俊舟在回憶爺爺的文章中描述到,“吐魯番地段,遭到一股土匪的騷擾,根據判斷,這股土匪有五六人,騎著馬,在沙漠上伏擊我們。當時,爺爺請戰。。。。。。司令員同意讓爺爺帶著六位戰士,騎上馬去解決這幾個土匪。”一段剿匪故事,驚心動魄,陳俊舟爺爺的成功凱旋,為部門前行掃清障礙。

陳俊舟爺爺的革命故事,展現出一個普通軍人勇往直前的氣概。在新疆和平解放后,他的爺爺就留在當地化劍為犁、屯墾戌邊,投入到更重要的建設新疆工作當中。后來的事,就是作家和他的父母,也放下在梁山的染布坊產業,加入到新疆的建設當中。作者提到,他的父親和大爺追隨爺爺到達新疆后,在建設新疆的同時,也一直渴望著想回到山東老家。對于家的意義,陳俊舟表示,“家和才能萬事興,家庭關系和睦比什么都重要。”
陳俊舟對爺爺未能在有生之年回到家鄉的遺憾,一直銘記在心,每當有機會接觸山東的人或事,他都表現的非常積極。
對于此次活動,他表示非常期待接下來能夠借助參加征文采風活動回到山東,回到梁山老家拜祭一下宗廟的祖先,同時能和家鄉的父老有著深入的交流對話。
一份情緣:與民族音樂家王洛賓的故事
8年前,陳俊舟為慶祝2009年建國60周年,出版敘事散文詩集《我與王洛賓的故事》一書,書中描述作者在和一位西部音樂家結下了一段不解之緣。
書中一首詩《一輪彎月?山羊胡須》將“彎月”描寫的十分經典,文中寫到坐在長條凳上的王洛賓問陳俊舟:“朋友,你喜歡圓月還是彎月呢?”陳俊舟望著王老彎月似地眼神回答道:“我不喜歡句號似的圓月,我喜歡彎彎的月光,因為彎月能載我夢游往事的故鄉。”陳俊舟表示也許這一句讓王洛賓眼神一亮,王洛賓當即說:“我悠然一種思想,只要有飄著彎月的地方,那就是我歌聲搖醉的故鄉。”

詩中有內涵,歌里有旋律,詩和歌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陳俊舟表示,在20世紀80年代,他經常和王洛賓一起坐下來聊詩歌,聊音樂。陳俊舟表示,他寫過許多詩,這些詩被王洛賓譜上了曲子。陳俊舟還表示,這些歌詞和曲譜還被他保存著,他想在一個適當的時候公布出來,讓大家再一次想起像當初聽《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這些歌時的那份感動。據陳俊舟透露,現在他手上還有10首左右的歌未曾公布于世,其中包括《伊寧月色美》和《穿馬甲的古麗》等歌曲。
一個打算:想為山東老家做點事情
身處外地,對于老家發生的事情還會時常關心,陳俊舟說:“作為一名山東人,不管身處在哪里,都感到十分自豪。”
“山東人的性格從來就是好爽、直率、豁達。”陳俊舟在提到對山東人的印象中說道,“這種性格表現在很多地方,比如在詩中,就和西部詩有著很大的不同。”在提到西部詩和山東詩的區別時,陳俊舟表示:“山東詩中有海、陸、天空,有著一種寬容、博大、豪爽在里面。西部詩則更多的是一種粗獷,如歌如泣,放縱奔馳的感覺。”
他希望能夠將這份文化上的不同,帶到山東,帶給更多的山東文人,彼此之間相互交流和借鑒,共同為推動文化的互動和發展盡一份個人所能。
陳俊舟提到他最近在做的一項活動是——“我與王洛賓的故事大型朗誦音樂會”,該活動已經在新疆農業大學成功舉辦,他想將這份活動帶到山東,同時也能讓更多的山東人,登上朗誦舞臺,朗誦山東的文學作品。他表示,這對于推動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且深遠的意義。
此外,他還想能和老家梁山進行合作,建一個群雕藝術園,讓好的作品作為一個符號,讓更多人感受文化對一座城市乃至一個省的重要影響。
在對自己的評價中,陳俊舟表示,他是一個擁有無限創作激情,并能默默耕耘寫作的作家,他雖然身處外地,但仍然時時想念家鄉,他希望能用自己的創作,為祖國和家鄉謳歌。
文/陳蒙圖/采訪者供圖
來源:鳳凰網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