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網訊(記者 王春苗)在國家海洋局和省海洋與漁業廳的大力支持下,近年來,威海市海洋與漁業局以制度建設為主線,以海洋整治修復項目為抓手,以海洋保護區建設為主要載體,以海洋垃圾防治為突破口,統籌推進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威海市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
為加強海域海島海岸帶整治修復,威海市建立完善了包括57個項目在內的海域海島海岸帶整治修復項目庫,基本涵蓋了全市所有亟待整治修復的受損區域。累計實施了30多個整治修復項目,吸引社會投資50多億元,修復岸線62公里、沙灘30萬平方米、濕地1萬多畝。其中,大乳山國家級海洋公園作為社會資本投入的典型榮登巴黎世界氣候大會;九龍灣、劉公島、龍眼灣等多個項目已順利完工,并通過省財政廳、省海洋與漁業廳聯合開展的竣工驗收審查。
根據國家海洋局的統一部署,威海市全力推進中美海洋垃圾防治工作,編制印發了《威海市中美海洋垃圾防治“伙伴城市”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海洋垃圾防治領導、工作和專家咨詢機構,確定了24個垃圾防治重點項目進行推進。在市區開展了3個區域、17個斷面的岸灘、海底和海面漂浮垃圾監測,基本掌握了市區近岸海域海洋垃圾分布情況。
同時,威海市對生態脆弱區、禁止利用區實行最嚴格的保護措施。已經建立了小石島、劉公島、大乳山等7處海洋特別保護區和海洋公園,目前小石島海洋特別保護區總體規劃已獲國家海洋局批復,劉公島海洋公園等其他6個保護區總體規劃已按照評審專家的審查意見修改完善,并已上報國家海洋局,確保獲得國家批復。同時,將7個保護區全部列入監測計劃,在保護區周邊布設了39個監測站位,有序組織開展保護區水質環境、重點保護目標、生物多樣性及環境質量的監視監測工作,對保護對象及水質、沉積物、生物質量等指標進行全面監測。
在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方面,下一步,威海市海洋與漁業局將加大對工程進展情況和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力度,采取定期調度和不定期現場檢查的方式,對工程建設進行督導,確保工程實施規范有序、如期竣工。同時,積極與國家海洋局、省海洋與漁業廳溝通,獲得資金和政策支持,爭取更多的整治修復項目入選國家藍色海灣和生態島礁項目儲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