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為期兩天的臨沂城古城史學術研討會順利結束,熱烈又嚴謹的學術討論會達成了共識,由于臨沂城區面積擴大,位于柳青街道鄅國故城納入城區規劃,使臨沂城建史由開陽城提前至鄅國故城,也就是由2500多年提前推進到3000年以上。

  據悉,本次學術研討會由臨沂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臨沂市規劃局、臨沂市住建局、中共蘭山區委、蘭山區人民政府主辦,以“探尋古城軌跡提升城市品位彰顯文化自信”為主題,旨在厘清臨沂古城發展脈絡,共同探討、深度挖掘蘭山歷史文化。

  蘭山歷史悠久,轄區內文物保護單位眾多,小谷城、方城古城、鄅古城、中丘古城、啟陽城等遺址密集分布,其中小谷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代初期的鄅國遺址距今3000余年歷史,是臨沂市歷史上見于文字記載中最早的諸侯國。

  根據《臨沂市城市總體規劃(1996-2010)》提出的城市北擴構想,市委、市政府對南坊街道(現柳青街道)進行綜合開發,位于南坊街道的鄅國故城納入城區規劃,使臨沂城建史由開陽城提前到了鄅古城,使臨沂城市發展史由現在已知2509年向前推進到3000年以上。

  蘭山區政府表示,將以本次研討會為契機,全面加快“歷史文化名城”的建設,充分發掘蘭山區文化內涵,進一步提升蘭山文化影響力。

圖片來源:魯南商報圖片來源:魯南商報

  ◎相關鏈接

  鄅國古城遺址

  鄅國,是周代初期(約前11世紀)“大封諸侯”時的封國之一,距今約3000余年的歷史,春秋昭公18年有“邾人入禹”的記載。《臨沂縣志》載為周代鄅國故城。鄅國故城是臨沂市歷史上見于文字記載中最早的諸侯國都城。

  鄅古城遺址位于蘭山區柳青街道辦事處鄅古城村駐地東南部,平原地貌,地勢微隆。遺址東鄰沂河,西至鄅古城村,北部緊鄰鄅古城村居,南部緊鄰村耕地。遺址向北約1500米為外環路。遺址面積約20.51萬平方米,大體呈成長方形。現遺址上方基本已被村莊和耕地覆蓋,原有城墻已被夷為平地,僅遺址南北方向尚存夯土墻基和護城河遺跡。遺址文化堆積狀況不明顯,僅從地表采集到少量殘余瓦片。

  據原二普資料記載:“城內文化堆積厚約1米。采集有龍山文化石斧、夾砂紅陶罐口沿、黑陶器蓋,東周時期灰陶罐,漢代鐵錛,魏晉時期銅鏡,元代銅權等。”1992年6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鄅國故城遺址已被列入臨沂總體規劃北城新區中心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