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一小學四年級學生提議,每月有一天屬于自己的“無作業日”,“提案”獲校長批準。這是把給學生減負落到了實處,還“素質教育”的本來面目。孩子們高興了,“夢想”終于實現。可是,家長們怎么看?

其實,“無作業日”并非濟南這個小學首創。很多地方的“無作業日”早已推行已久,一般定在每星期的周三,或者六一兒童節這天。下面,咱就看下之前爸爸媽媽們怎么說的吧。
贊成,孩子有時間做自己的事
大部分家長認為,孩子的“無作業日”一方面放開了孩子,讓孩子鍛煉自己;另一方面也給全家都放了一個假。尤其是當媽媽的,不用再檢查作業到很晚,感覺太幸福了。

浙江在線:“無作業日”是一種教育理念,用一天沒有作業的形式來實施,不是任意放縱學生,而是給他們一個更多元的生活學習空間。
@錦繡塵:這幾個星期以來,周三成了孩子最向往的一天……在家里給花澆澆水,照顧一下小蝌蚪、蠶寶寶,也可以幫媽媽撕掉一張日歷,暢快地做一些家務……”



反對,不寫作業學業怎么辦
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學校不布置作業,是對孩子的學習不負責任。如今,是有了“無作業日”,但考試還得用分數說話,這個是躲不了的。
其次,有的孩子調皮,學校沒作業,家長的作業也堅決不做。甚至有的玩起游戲來沒完。

廣州日報:在家長普遍存在“輸在起跑線”的擔憂的情況下,很有可能額外給孩子布置作業,或者去求助校外培訓機構,這就是“教師減負,家長增負”。這樣就導致培訓機構賺了錢,補課經濟的虛火燒得更旺,而孩子的負擔不減反增。
溫州都市報:對于在校的學生來說,回家做家庭作業是理所當然的、份內的事情。
@一位家長:“語文、英語這些課不做書面作業還可以,但是數學必須要靠練習來鞏固,不寫作業,成績跟不上怎么辦?


學校沒作業,家長可以來布置
有些家長表示,學校不給布置作業,并不能讓孩子就此懈怠了。到家時,每天該練的字、算數等還得繼續完成。這樣既讓孩子有了自己的時間,又不耽誤學習。
@一位爸爸:“學生的能力,不是單單靠書面作業就能拓展的,周三讓孩子背誦美文,看看名著,換換新鮮的東西,可以讓孩子快樂學習。”

看完這些家長的意見,你有什么想法嗎?
小明還沒娃,但感覺觀點三不錯。孩子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雖然學校不給布置作業,但也得自覺完成一些日常任務,保證正常的學習規律,這樣就不怕孩子學習跟不上。到了大學,孩子也會自主學習,不用再讓別人催。
其次,學生的“無作業日”,并不代表放任孩子隨便玩,學校和家長都該根據情況引導孩子。學校可以舉辦一些小活動,家長也可以辦家庭聚會,或者教娃做家務、出去運動一下等。注重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促進孩子全面發展,讓其學到課本外的知識。

這么一看,“無作業日”可得好好利用起來,這時的教育比有作業時還重要。
家長們,你們怎么看呢?
(壹點號·明辯是非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