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張雕刻著歲月痕跡的照片,訴說著一個個百歲老人的故事,也反映了東營百歲老人的幸福生活。一張張雕刻著歲月痕跡的照片,訴說著一個個百歲老人的故事,也反映了東營百歲老人的幸福生活。

  自2011年開始,三位公益攝影師曹亞興、馮寶玉、劉相甫走訪東營三區兩縣,甚至尋訪到濱州地區,只為用相機留下東營百歲老人的寶貴影像。歷時七年,跋涉數千公里,三位攝影師共拍攝82位百歲老人,其中年齡最大的113歲。這本“影集”如今有望在相關部門幫助下出版面世。

連續七年為百歲老人留影連續七年為百歲老人留影

  曹亞興和朋友們的這次公益拍攝,最早始于2011年。他們都已從工作崗位上退休,在市老年大學學習攝影。起初,曹亞興、馮寶玉正在拍攝“小腳女人”這個專題,過程中有機會接觸到一些百歲老人,對這個群體產生了濃厚的拍攝興趣。

  “多數百歲老人的一生都很傳奇,而且這些老人中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去世,最好用照片和文字留住他們的故事。”曹亞興說。從這一年起,他和馮寶玉自發、自費組成了攝影團隊,2016年,市老年大學攝影班同學劉相甫也加入進來。就這樣,三位退休老人委托子女擔任司機,走訪了東營市內外的大量村落、居委會和養老院。誰也沒想到,這件事一干就是七年。截至2017年9月,他們走訪到的百歲老人達110人左右,小腳老人達400多位,成功為82位百歲老人拍攝照片。

照片記錄社會發展進步照片記錄社會發展進步

  劉相甫今年65歲,從教育崗位上退休也有五年了。他的童年、少年時期都在農村度過,這次拍攝最讓他感到驚訝的是,東營農村老人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百歲老人普遍生活在一種幸福狀態之中。

  長期拍攝讓他們總結出了一些規律:百歲老人普遍有較高的幸福指數,子女也比較孝順。廣饒縣碼頭鎮央一村100歲老人韓俊用最樸實的語言說:“對現在的日子很知足”,老人每月領取政府發放的長壽補貼,過年過節還有各老齡部門送來的慰問品,孩子們非常孝順,實現了政府養老、家庭養老的結合。

  許多百歲老人至今還能生活自理、頭腦清晰。東營區辛鎮101歲老人陳宜齋是百歲老人中比較有文化的,喜歡看報、拉京胡、看電視,至今還能自己下樓散步、吃飯。曹亞興、劉相甫第三次去拜訪他時,老人正坐在家里的沙發上等著他們,電視里正直播著十九大開幕會。

  他們打算以《百年逢盛世幸福度晚年》為主題將這些照片集結成冊。曹亞興、劉相甫告訴記者,這些照片不僅是為百歲老人的家庭留紀念,更是為社會留住一筆財富,記錄社會的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