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飲馬派出所的李紀友始終秉承“當一天民警,守一方平安”的承諾

李紀友執勤時為老人指路
對同事,他總是先考慮別人;對群眾,再小的事他也當大事;對生活,他先顧大家后顧小家……他是昌邑市公安局飲馬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當一天民警,守一方平安”,這是李紀友參加公安工作時的承諾,他也確實是這么做的。
對同事
他總是先人后己
大學畢業后,李紀友通過了“三支一扶”考試,在峽山區一個鄉鎮學校支教,他兢兢業業、盡職盡責,深受學生歡迎和家長好評。一年后,一位剛從學校畢業的女教師也來到峽山區支教,被分配到了比較偏遠的學校。面對陌生的環境和艱苦的條件,這位女教師一時無法適應,工作和生活受到一定影響。得知此事后,李紀友主動找到領導,提出與這位女教師調換崗位,自愿到偏遠艱苦的學校去。
這一舉動,讓這個勤奮踏實的小伙子贏得了每一位領導和同事的尊重,但年輕的李紀友心里還藏著另一個夢想——當警察。“三支一扶”期滿后,他通過考試實現了自己的夢想。2011年12月,李紀友成為昌邑市公安局飲馬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從此一頭扎進新的工作崗位。從穿上警服的那天起,他就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為保一方平安,付出自己的全部心血和努力。
而提起李紀友,派出所的同事們都說:“紀友的心里總是裝著別人,很少考慮自己。”李紀友的確就是這樣一個人。飲馬派出所的民警中,有多人老家在外地,為了讓同事們能與家人團聚,參加公安工作的6個春節中,李紀友有五次主動擔負起除夕和年初一的值班任務,而在家里度過的那一年,是因為他剛剛結婚。
對群眾
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后來,李紀友擔任飲馬鎮石家社區民警。為盡快熟悉轄區情況,他每天在社區入戶走訪,了解民情民意,村莊的大街小巷,到處可見他忙碌的身影。社區警務工作瑣碎忙碌,但李紀友干得有滋有味。轄區群眾遇到困難,不管是不是職責范圍內的事,他總是盡心竭力地出主意想辦法。
2014年5月,有村干部向李紀友反映,該村60多歲的魏大娘幾年前與老伴從東北回到老家生活,因為沒有戶口,一直無法享受農村養老金的待遇。李紀友趕緊去魏大娘家了解原由。原來,魏大娘30多年前離開老家去了東北,當時沒有落戶,導致一直沒有戶口。魏大娘也曾多次去東北打聽戶籍的事,但由于年代已久,都無果而終。
聽后,李紀友馬不停蹄地忙活起來。他回到所里,找到戶籍民警詳細了解辦理程序和有關規定。隨后,與戶籍民警多方查找,找到了村里戶籍檔案的老資料,又到村里向群眾取得證明材料。很快,魏大娘的戶籍審批手續得到了批準。看到嶄新的戶口簿,老人高興地流下了眼淚,逢人就夸:“沒想到我這個年紀了,又有了戶口,多虧了小李呀!”
對生活
他先大家后小家
母親和妻子常心疼地抱怨李紀友回家次數太少,要注意身體,他往往難過許久,然后嚅嚅地解釋道:“家里的事固然重要,但那些村民更需要我們。”李紀友的妻子是一名中學教師,在濰坊市區工作,夫妻兩人兩地分居,一周難得團聚幾次。
今年6月的一天,李紀友忙完手頭的工作下班后,準備去濰坊市區陪妻子逛逛街。剛與妻子見面不久,他得知所里一起案件的受害人正在濰坊市區住院治療,同事準備來濰坊了解情況。考慮到同事們從所里趕來要40多公里的路,李紀友主動承擔起了去醫院了解情況的工作。他帶著妻子一起來到醫院,不知不覺便到了晚上9時多,等他忙完,妻子已在病房外的椅子上睡著了。他看著睡著的妻子,愧疚的淚水在眼眶里打轉。
這就是李紀友,他多次被昌邑市公安局評為執法質量標兵、優秀社區民警、公安工作先進個人,被昌邑市政府記三等功。今年9月25日,市公安局作出在全市公安機關開展向李紀友學習活動的決定。10月18日,昌邑市委、市政府作出在全市開展向李紀友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