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省兩會上,“新舊動能轉換”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沿河而劃、大部位于北岸的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也被寄予更多期待。記者多方了解到,除了“三橋一隧”,濟南在跨河交通方面正描繪著更大的藍圖:到2040年,濟南跨河橋隧的數量有望可達26條,穿黃隧道未來也或不止一條,企業、市民的跨河交通需求也會隨著跨河通道的建設得到進一步滿足。

  6座新通道!黃河大橋改擴建即將動起來

  本周日,有著上千名員工、千余輛車的永昌物流就要搬到黃河北岸,成為濟南第一家從市區搬到桑梓店傳化泉勝公路港里的大型物流企業。在永昌物流公司董事長助理張來永看來,搬到河對岸是大勢所趨,會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但他也擔心,跨河大橋數量少、常擁堵,容易拉低車輛的運行效率,影響業務量。希望跨河橋隧能越建越多、過河通行費能給予優惠,是這家北跨物流企業的兩個期盼。

  據梳理,濟南目前已通車或待通車的跨河大橋共約11座。其中,已通車的公路橋有濟南黃河大橋、建邦黃河大橋、平陰黃河大橋、京臺高速黃河大橋、青銀高速黃河大橋和濟陽黃河大橋,鐵路橋則有京滬高鐵濟南黃河大橋和濼口黃河鐵路大橋。待通車的有三處,分別為石濟客專公鐵兩用橋、齊河黃河大橋和長清黃河大橋。

  近段時間來,濟南的跨河橋隧規劃建設不斷提速。繼去年年底濟濼路穿黃隧道、齊魯大橋、鳳凰大橋相繼開建之后,濟南黃河大橋改擴建工程也已基本敲定在年內開工,如果一切順利,這一工程上半年就有望動起來。而近幾年有望增加的跨黃通道里,還不止這“三橋一隧”。漸行漸近的濟濱、鄭濟高鐵,也有望在近幾年里為濟南再添兩處新跨黃通道。記者從省兩會上了解到,備受關注的濟濱高鐵已基本確定在今年開工。其線路初定由濟南新東站引出,經機場站、濟陽、商河、惠民至濱州。另外,距離鄭濟高鐵山東段的開工也越來越近,根據此前公示,其路線或從聊城經長清到濟南西站。

  再添5座! 黃崗路、機場附近或新添黃河大橋

  把目光投向東部城區,目前,如果從遙墻機場附近前往濟陽,可以沿機場北路走濟陽黃河大橋過河,也可沿青銀高速公路大橋過河,但如果想出了機場就近過河,東城浮橋或胡家岸浮橋離機場更近。記者獲悉,此前,相關部門進行了跨黃通道規劃研究,提出了諸多跨黃河通道可行的選址方案。按初步設想,機場附近的胡家岸浮橋、東城浮橋附近可規劃建設至少兩處新的跨黃通道,以滿足附近區域未來的跨黃交通需求。

  在去年年初公布的當年全市城鄉建設項目計劃里,曾出現了“黃崗路跨河橋梁”的說法,一度引起了市民的廣泛關注。但時間推移,新的跨黃橋隧相繼開工,卻鮮見黃崗路跨河橋梁的進一步消息。難道這條大橋不準備建了?據透露,綜合近期跨河交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近期這處跨河通道暫不會建設。但隨著黃河北岸的發展以及未來跨河交通需求的不斷增加,這一大橋和東城、胡家岸浮橋附近的跨黃大橋等5處可行的跨黃通道,或在2023年之后建設。這也意味著,到2030年,濟南跨河通道數量或增至21座。

  總數26處! 東西城或各添一處穿黃隧道

  在2030年至2040年,可根據跨河交通需求的增長再規劃建設5處跨河通道。據透露,根據初步的規劃研究,除了位于中部城區的濟濼路隧道,東、西部城區也可分別規劃一條穿黃隧道,比如在西部城區,臘山河道附近便具備向北以隧穿黃的條件。

  談起建設跨黃通道的話題,市委黨校教授、濟南市情研究所所長馮雷說,長期以來,濟南的跨黃大橋數量一直不是很充足,企業、市民過河不太方便,這也制約著濟南黃河南北兩岸互相融合的進程。想在攜河北跨方面有所突破,首先就要在跨河交通方面進行突破,“建設足夠的跨黃橋隧,能把黃河兩岸更好地連接起來”,進而使生產、生活要素等能在兩岸更順暢地流動,帶動黃河兩岸尤其是北岸加快發展。

  在馮雷看來,在濟南建設跨黃河通道的過程中,不僅應考慮到橋梁的交通功能,也應該考慮到大橋的景觀作用,“不能千篇一律,最好讓這些大橋各有特色,讓橋梁成為沿黃風景帶的一道道獨特景觀”。